
文/曾興隆
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之際,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了盛大閱兵儀式,這一歷史性時刻,不僅是對先烈們的深切緬懷,更是對新時代青年的一次深刻愛國主義教育。對於香港青年而言,這不僅是銘記歷史、珍愛和平的契機,更是汲取抗戰精神力量,投身國家建設與民族復興的強大動力。
抗戰勝利80周年的閱兵儀式,以震撼的視覺衝擊和深刻的精神內涵,展現中國人自強不息的精神。在80年前那場艱苦卓絕的戰爭中,中國人民以錚錚鐵骨戰強敵、以血肉之軀築長城,取得了近代以來反抗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這一勝利,是無數先烈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他們的事跡和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
香港在抗戰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香港市民與祖國同胞同仇敵愾、守疆衛土。即便香港淪陷,香港市民依然積極支持祖國抗戰,奮勇抵抗日軍侵略,展現出無畏無懼的浩然正氣和不屈不撓的愛國情操。這段歷史,是香港青年不能忘卻的根脈。猶記得在紀念大會開始前,習近平主席同天安門城樓觀禮席的幾位抗戰老戰士親切握手,其中一位,便是來自香港的抗戰老兵。作為新時代港青,我們應銘記這段歷史,傳承抗戰精神火種,讓愛國情懷在心中生根發芽。
香港正邁向「由治及興」的關鍵時期,各界必須以史為鑑,從抗戰歷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抗戰時期,中華民族面臨着生死存亡的考驗,但中國人民沒有屈服,而是團結一心、奮起反抗。這種自強不息的精神,激勵着我們在新時代面對各種困難和挑戰時,勇往直前、不懈奮鬥。
如今,國家發展日新月異,在科技、軍事等領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閱兵儀式上展示的先進裝備,彰顯了國家強大的國防實力和科技水平。這讓我們深刻認識到,國家的繁榮昌盛離不開每一個人的努力。作為香港青年,我們應將個人的成長與國家的發展緊密結合起來,立足本職崗位,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質,為國家建設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同時,要把過去的苦難轉化為自強不息的奮進力量,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昂揚的鬥志,投身到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進程中。
連月來,香港教育界積極舉辦各項抗戰勝利紀念活動,通過微電影創作比賽、抗戰史跡一日遊、抗戰電影欣賞會等形式,將抗戰歷史轉化為生動教材,幫助年輕一代銘記歷史、珍惜和平、開創未來。這些活動不僅讓學生們了解了抗戰歷史,更激發了他們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我們應積極從社區開始就參與和支持這些教育活動,引導更多的香港青年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和國家觀,增強對國家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新時代賦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喚新作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已經開啟,每一個香港青年都肩負着重要的責任和使命。讓我們以抗戰精神為炬,照亮新時代港青前行之路,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貢獻青春力量。
(作者為北區區議員、註冊社工、香港龍華青年總會副會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