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真D|觀看閱兵直播與愛國主義教育

文/興銀

全球關注、萬眾期待的九三閱兵在昨日(9月3日)隆重上演,香港不少市民和青少年學生通過觀看九三閱兵直播,共同見證這一歷史時刻的同時,亦上了一堂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和國防教育課。

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年輕一代又是需要銘記歷史、珍愛和平的關鍵群體。為了讓學生充分理解這一重大節日的意義,在教育局的鼓勵下,全港多所中小學在當日上課前,舉行升國旗儀式,以及配合紀念抗戰勝利的「國旗下的講話」,並於上午安排學生收看閱兵直播。不同學校師生觀看閱兵直播的一幕幕瞬間,令我們印象深刻;而他們在受訪時的話語,更令我們感到欣慰和感動。

觀看閱兵直播後,學生在受訪時所說的話語,亦是愛國主義教育在他們心中生根發芽的生動例證。「我想對逝去的先輩講,很感謝你們令到我們的國家國泰民安、繁榮昌盛。」「我現在覺得我是中國人,我真的覺得很自豪。」「通過這次的閱兵直播,會絕對讓我銘記這段歷史,更加愛我的祖國。」

以往,包括學校師生在內的不少市民對抗戰的認識和了解並不多,對香港同胞與祖國並肩作戰的歷史亦缺乏了解。甚至小部分青少年對於歷史、國家等概念模糊,2019年的黑暴尤其凸顯了這一點。警方提供的相關數字顯示,近四成因黑暴被捕的人士居然是學生。這凸顯出在香港大中小學校加強中國歷史教育、加強國民教育的重要性。特區政府近年來大力加強國情教育,開設公民與社會發展科,組織青少年學生赴內地考察了解祖國最新發展等讓更多學生明白:了解歷史、學習歷史的重要性。今年,通過參觀抗戰勝利80周年大型巡迴展覽等活動,不少人開始了解香港在抗戰期間那段崢嶸歲月,更加懂得和平不是一句口號,而是革命先輩用鮮血和犧牲換來的。

今年7月,山東艦航母編隊訪港,不少學生得以一睹大國重器的風采,眾多新型武器裝備讓學生印象深刻;僅僅過了兩個月,九三閱兵現場,「東風」「長劍」「鷹擊」「巨浪」「驚雷」等一系列大國重器的亮相,讓不少觀看直播的學生直呼「厲害」。不少學生現場觀看閱兵直播後表示,「我現在覺得我是中國人,我真的很自豪。」這一刻,亦能激發更多學生的愛國情懷。

隨着無人機等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和相關課程的普及,不少學生對閱兵儀式上亮相的無人機、無人機器狗等裝備印象深刻。與之相對應的是,1949年開國大典,我們的飛機只有17架,受閱飛機因數量不夠不得不「飛兩遍」;而今次九三閱兵,百餘架戰機飛過天安門廣場,接受祖國和人民檢閱。這些故事在讓學生感受到國家日益強大的國防和軍事實力的同時,亦能對抗戰精神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

在對內地的認識和了解不斷加強後,不少人開始主動了解國家發展和閱兵背後的故事。有學校升旗隊隊員表示,升旗隊日常的步操訓練,正是為了培養愛國情懷。「當自己努力維持步姿已感艱辛時,更能體會到參與閱兵的軍人酷暑8月仍在堅持集訓,背後付出的血汗與毅力,他們為國奉獻的精神令人肅然起敬。」

在新式武器裝備引人關注的同時,不少學生還留意到了觀禮台上年過九旬的抗戰老兵們。有學生就提到,「他們年輕的時候,一定在戰場上付出了很多。」如今的滿頭白髮,正是對那段歲月的見證。這樣的方式,無疑是最好的愛國主義教育。這也證明了,愛國主義教育的最好方式,就是讓大家多聽多看,去體悟、去感受,是需要深耕細作、細水長流的一項工作,最重要的是要長期堅持。

九三閱兵雖然結束了,但它帶來的教育意義和價值需要我們繼續挖掘和傳遞。筆者見到,不少學校引導學生講出觀看閱兵後的感受與思考,亦有學校鼓勵學生將觀後感整理成文,並積極向校外的報章、雜誌等媒體投稿。這些都是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的有益嘗試,亦是加強青少年國民身份認同的生動實踐。

筆者亦期待更多學校鼓勵學生分享觀看九三閱兵的所見所感,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和細節,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將這份民族自豪感傳遞下去!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講真D|觀看閱兵直播與愛國主義教育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