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中俄元首會談釋放三重積極信號 20餘份文件簽署頗有「深意」

【點新聞報道】9月2日上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同來華出席2025年上海合作組織峰會和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的俄羅斯總統普京舉行會談。復旦大學金磚國家研究中心主任沈逸對點新聞表示,此次中俄元首北京會談,首先釋放三重積極信號,而20餘份合作文件的簽署更是頗有「深意」。沈逸指出,此次會談與集中簽署的合作協議成果,標誌着中俄雙邊關係高質量發展又取得了重要的階段性成果。

提到中俄元首會談釋放的三重信號,沈逸表示,其一是中俄戰略關係持續保持穩定——雙方強調永久睦鄰友好、全面戰略協作與「以大項目引領、打造標杆項目、增強合作韌性」,為雙邊關係設定長期坐標與工程化抓手。其二是中俄就國際秩序構建達成深度共識——兩國在聯合國、上合、金磚、二十國集團等多邊平台繼續協作,重申維護二戰勝利成果與正確史觀,為動盪中的國際體系注入可預期的制度性供給。其三是中俄就推進全球治理良性變革路徑構建基礎共識——峰會承接中方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議」,把主權平等、國際法治與多邊主義具體落在上合機制與務實合作清單之中,指明了中俄協作推進全球戰略穩定的基線、框架以及路徑。

另值得注意的是,雙方簽署能源、航天、人工智能、農業、檢驗檢疫、衞生、科研、教育、媒體等領域20餘份雙邊合作文件。沈逸認為,涉多領域的協議組團落地,表明中俄正在從「貿易—能源—科技—人文」四方面系統性夯實、豐富、拓展中俄戰略合作的堅實基礎:一是能源鏈穩供給、強韌性,天然氣等中長期合作為兩國增長與區域市場提供「壓艙石」。二是科技鏈促協同、提自立,航天與AI合作兼顧應用與規則,降低單邊技術限制的外溢衝擊,在全球範圍注入更多的穩定性和確定性。三是產業鏈保通暢、優標準,農業與檢驗檢疫安排提升跨境通關與食品安全的可預見性。四是培育深厚合作意願與基礎,教育、衞生、媒體與科研合作構成社會層面的堅持基礎,確保政經互信延伸至民間與專業共同體。

相關閱讀:

普京評價訪華取得積極成果 稱中國是世界經濟發展引擎

九三閱兵|普京讚活動「很精彩」 武契奇發文「感謝中國」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專家解讀|中俄元首會談釋放三重積極信號 20餘份文件簽署頗有「深意」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