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評四方|九三閱兵最受矚目的武器裝備是什麼?

文/關品方

綜合中外報道,九三閱兵的亮點是高超音速武器、隱身艦載機和無人智能作戰系統,全面展示了中國國防科技在新域新質戰力的突破性進展。

最重要的,是中國展示的戰略威懾力量。昨天亮相的「東風」「長劍」「鷹擊」「巨浪」「驚雷」系列導彈震撼世界。除了昨天亮相的東風-61陸基洲際導彈、東風-17高超聲速導彈之外,東風系列還有兩款昨天沒有展示,一款是東風-41A改進型洲際導彈,其特點是分導式多彈頭技術升級,射程覆蓋全球,突破防禦的能力極強,是中國核威懾體系的終極王牌。今次公開亮相傳遞透明化戰略威懾的信號,對標美國「民兵3」洲際導彈,但技術更為先進。

另一款是東風-27高超聲速導彈,其特點是速度超過10馬赫,可突破現有反導系統,打擊精度高,類似美軍的AGM-183A。中國將其公開展示,潛台詞是已做到實戰部署,其應用是針對「反介入/區域拒止」的需求,強化對海上移動目標的打擊能力,不言而喻是針對美空海軍在海上的戰鬥群、突破第一島鏈的封鎖。

再其次是空中作戰體系。殲-35隱身艦載機是第五代,首次公開,適配福建艦彈射系統,綜合性能對標美軍F-35C,大幅提升中國航母群的戰力。此外是空警-600艦載預警機,其優勢是搭載氮化鎵雷達,探測範圍與數據處理能力超越美軍的E-2D,為艦隊提供全戰域態勢感知。最後是攻擊-11升級版隱身無人機,具備察打一體與蜂群協同功能,可執行高風險滲透打擊任務。

還有是無人及智能作戰裝備已形成體系。無人作戰方陣展示偵察+攻擊無人機集群,實現智能協同飽和攻擊,模擬「蜂群」戰術。另外還有水下無人潛航器,執行反潛、掃雷任務,靜音性能優異。電子戰系統包括新型網電攻防裝備,首次形成體系,展示「定向能」武器與相關電子干擾設備,可以廢掉敵人的千里眼和順風耳。

中美軍備武器差異對比,暫時可看出中國的技術方向是高超音速、無人智能、網電攻防;中國公開核威懾力量(東風-41);100%國產現役主戰裝備,技術自主創新;體現中國國防工業的完全自主化能力。此次閱兵不僅是對歷史的銘記,更是對「未來戰爭形態」的前瞻性展示。估計還有一些沒有展示的國之重器。

除了上述相當含蓄的總結性概括之外,網媒還提到昨天的閱兵展示了全球第一款帶着「相控陣雷達」的無人炮塔坦克、投入實戰的激光炮、超音速智能無人機、「乘波體」高超音速反艦導彈、智能全武器無人艇和無限航程核魚雷(對標俄羅斯的「波塞冬」型核魚雷)。此外還展示了最新式的具備打擊星鏈的防空導彈、打擊無人機的多層防空武器(從戰車到車載雷達,做到「移動載戰一體化」)、箱式反坦克導彈車、智能無人戰鬥車、全頻譜電子干擾車、洲際導彈東風61、隱身戰鬥機和艦載預警機。

筆者本文着重介紹

東風-61洲際導彈。它是中國昨天最新公開的戰略威懾武器之一,其基準型號射程為1.4萬公里(覆蓋全球主要戰略目標),改進型東風-61A射程更達到4.2萬公里,可繞地球赤道一周後仍具備二次打擊能力,技術參數刷新全球紀錄。一旦攜帶核彈頭,那才是天下無敵。東風-61A採用「跨極地」彈道技術,沿北極圈破防,可以規避反導系統。東風-61如攜帶高超音速滑翔彈頭,末端速度達到20馬赫,「乘波體」的流線型設計可以實現「水漂式」機動變軌。分導式多彈頭系統(MIRV)可以攜帶6至10枚彈頭(單彈頭當量等同15至30萬噸TNT),更可搭配數百枚誘餌彈,如仙女散花,真真假假,防不勝防。

東風-61具備的抗干擾能力是基於量子糾纏通信技術;據報道,較傳統系統的能力提升1000倍,強電磁環境下的指令接收成功率是百分百。東風-61的戰略意義是對全球的即時威懾,無需依賴海外基地或戰略轟炸機,僅憑本土發射即可覆蓋全球。它又是反導剋星,以「跨極地彈道+高超音速」發揮機動性,使美國現有的反導系統(薩德、愛國者和宙斯盾)無法有效攔截(攔截東風-61的窗口期不足0.3秒)。

東風-61A現在是洲際導彈的王牌,4.2萬公里的航程特點是環球打擊、跨極地彈道和量子通信。俄羅斯的RS-28,航程只有1.8萬公里(可攜帶超重型彈頭、液體燃料推進)。美國的LGM-35A,航程更短一些(1.2萬公里,利用新一代固體燃料,還在開發中、尚未服役)。東風-61A的技術突破,標誌着中國戰略威懾能力已進入新階段,技術性能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東風糸列還有較早的東風-5B/C,射程和東風-61的標準型號同樣是1.4萬公里(液體燃料,特點是多彈頭分導技術,1981年中國首款洲際導彈服役),現在仍然是中國核威懾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此外還有東風-31AG,射程1.3萬公里(固體燃料,公路機動,利用無依託發射技術,反應速度快,可以適應複雜地形)。之後還有東風-41,採用誘餌彈頭和機動變軌技術,可穿透現有反導系統。中國洲際導彈技術從仿製(東風-5)到完全自主(東風-41),現在更發展到東風-61和東風-61A,實現了從「有」到「強」的跨越。

以上都是公開資料。昨天九三閱兵,中國系統性地公開部分先進的軍備武器之後,特朗普被記者問及:這是否中國對美國的挑戰?他即時的反應是 No No No No,認為中國閱兵並非對美挑戰 ,並主動在社交平台發文祝賀。特朗普補充:「中美關係很好,中國需要我們」;昨天發文祝賀中方元首和中國人民,稱希望中國有一個「盛大又難忘的慶祝日」。特朗普在文中提及二戰時期美國對華援助(最突出是陳納德將軍的飛虎隊)。

最新形勢是日本、韓國和澳大利亞都拒絕承諾「介入台海」,美國亞太戰略變得孤立;昨天中國展示的東風-61、鷹擊-21等先進裝備,凸顯中美軍事技術出現代差。中國昨天向全世界傳遞了「不惹事、不怕事」的戰略自信。撇開看熱鬧的不算,懂得看門道的各國領導人,相信已經領略到這一點。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美國軍事分析家克里斯·奧斯本一直聲稱美國的反導系統,尤其是海軍的標準-3Block IIA導彈能輕夠對付中國的洲際導彈。奧斯本1969年出生,20多年前已在美國CNN新聞當主播,專門報道國際軍事。他其後在五角大樓任職,負責評估各種裝備,是採購和技術的專家。今年較早前他剛寫了一份關於海軍激光對付導彈的分析,強調美國需要加強防禦。奧斯本特別推崇標準-3 Block IIA導彈(美國和日本合作研製),設計目標是攔截中遠程彈道導彈和洲際導彈,其攔截高度可以達到1200公里,飛行速度每秒4.5公里(大約13馬赫)。奧斯本認為它可以在大氣層外擊毀來襲導彈,保護美國本土及其「盟友」。他認為海軍艦艇搭載這個反導系統,就能夠從海上直接摧毀敵方來襲的洲際導彈,不用等陸基系統出手。這個測試自從2015年起步以來,已進行了多次實彈試驗,美國軍方認為已驗證了系統的精確度和反應速度。2020年11月測試標準-3 Block IIA,導彈升空後通過衛星引導,成功在外層大氣碰撞目標,是首次針對洲際級別的導彈攔截成功,成為宙斯盾系統的成員之一。奧斯本認為這標誌着美國導彈防禦已進入新階段,能夠從海上直接反制中國的洲際導彈。美國過去10年來,總共實彈測試了7次,針對洲際模擬,屬美國海軍作戰體系,去年已擴展部署到在歐洲和亞洲海域,長期計劃是布置艦艇攜帶這些反導導彈。

現在的問題是,美國這系統真能對付中國的洲際導彈嗎?中國導彈力量正快速增長,昨天展示的洲際導彈東風系列-41構成的戰略威懾,就是反映中國的強軍建設。

在中美之間的大國博弈過程中,中國一直針對美國的導彈防禦系統,不斷升級自身的導彈力量。今天,美日軍事合作的趨勢已改變不了。美國的導彈防禦系統今後肯定會加速開發,由日本三菱、東芝等提供部件,美日雙方的軍事合作正深化中。酷愛正義和平的、善良的全世界人民,應持續拉起震耳欲聾的長鳴的警鐘。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品評四方|九三閱兵最受矚目的武器裝備是什麼?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