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一個普通軍迷看「九三閱兵」

【點新聞報道】當得知國家將舉行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閱兵時,我和軍迷朋友們都十分興奮,對軍迷來說就像是過年了一樣,網上對將要亮相的新裝備討論很熱烈。10年前的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時,抗戰老兵乘車方隊讓我印象深刻。因為對他們中的一些人來說,當年可能是最後一次經過天安門,接受祖國和人民的檢閱。如今十年過去,我在觀看直播時就特別期待能再次看到他們的身影。終於在天安門城樓上看到他們,習主席帶領各國領袖一起親切彎腰與他們握手,其中也有來自香港的羅競輝。老英雄和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保家衛國時比我現時年齡還要年輕,他們受到最高的敬意,我十分感動。

徒步方隊過後是戰旗方隊,楊靖宇支隊、劉老莊連、狼牙山五壯士等其中不少戰旗所代表的故事,小學時語文課文就有學過。雖然抗戰已經過去八十年,我也並未經歷過那段歷史,但看到戰旗時心裏還是有觸動,我想這大概就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體現。

99B坦克率先駛過天安門,軍迷們都知道99式主戰坦克最早在1999年的國慶閱兵中出現,此後它的後續升級型號一直是在歷次閱兵中的裝備方隊打頭陣。此前我就通過有聲讀書聽過99式主戰坦克設計師——祝榆生的回憶錄。祝老參加過抗日戰爭,後來又在試驗中失去右臂,出任99式坦克總設計師時已經66歲。回憶錄中,經歷過戰爭年代的祝老用最平實的語言記錄他和科研同事工作、生活的酸甜苦辣。武器裝備的設計開發時間極其漫長,對許多科研工作者來說就是大半生的事業和心血。一型裝備的定型、列裝的同時,必然有裝備選型中淘汰的其他方案,背後的團隊都是英雄,大家都在默默無聞,為國鑄劍。

九三閱兵儀式上,「東風-5C」液體洲際戰略核導彈駛過天安門廣場。(中新社)

緊隨99B坦克的是100式坦克和100式支援戰車,他們是此次閱兵的一大亮點,兩者分別是世界上第一型服役的第四代坦克和第四代步兵戰車。在此之前,其他國家已經在閱兵式和防務展上公開過他們的第四代坦克,但至今都停留在試驗階段,當時軍迷圈就在熱議我們的99式要如何改進以跟上時代。完全沒想到屬於我們自己的第四代坦克突然亮相,而且已經服役。圈內流傳着一句活潑的話「我怕老陸過得苦,老陸背着我開路虎」,講的是近年來人民海空軍大發展,新裝備不斷列裝,而陸軍已經很久沒有重大新裝備出現,但這回直接一鳴驚人。100式坦克和100式支援戰車的驚艷程度是讓「軍迷變軍盲」的,無人化炮塔、車載相控陣雷達、主動防禦系統還有超高的信息化整合程度,這些令人眼花繚亂的專業名詞向世界宣告——這就是屬於中國人的世界先進的陸戰裝備。

高超聲速導彈方隊接受檢閱。(新華社)

反艦導彈方隊中的鷹擊-15、鷹擊-17、鷹擊-19、鷹擊-20高超聲速導彈也是此次閱兵的一大亮點,軍迷圈內把它們視為第三代反航母武器。我們國家長期面臨航空母艦的威脅,早在抗日戰爭時日本航母就參與了侵華,後來在黃海、台海、南海等海域也不時會有其他國家的航母前來挑釁。十年前的閱兵,大家期待我國也是世界第一型反艦彈道導彈的正式公開亮相,而令人驚喜的是,當天公開了不止一型導彈,而是兩型!此次閱兵的「鷹擊家族」延續了上次驚喜,此次出現的鷹擊系列導彈每個型號都使用不同的技術路徑達到高超聲速飛行,可以搭載在不同平台。這讓我自然聯想到,鷹擊17/19/20作為艦載反艦武器,此前是否已經跟隨山東艦航母編隊訪問過香港呢?或許當時它們就靜靜在延安艦和湛江艦的垂直發射裝置裏待命,守護祖國海疆。

代號為‌AJX002的無人潛航器首次公開亮相。(直播截圖)

「打航母」是一個複雜的體系作戰,光有「彈」還不夠,需要一個強大的情報檢測體系實時跟蹤目標,這就需要各式各樣的偵查設備布置在戰場,如太空的衛星,空中的有人/無人機,水中的潛艇/無人潛航器。其實無人裝備方隊中的一些裝備可能就是這一體系中的一員。具備了「打航母」的能力,也就代表體系中擁有了十分全面的監測打擊手段。國防部新聞發布會中經常聽到外軍艦艇在我國周邊海域活動,對此,發言人的回應是「盡在掌握」,以上提到的裝備就是這四個字的具象化表現。

空警600亮相。(央視軍事微博)

預警指揮機梯隊同樣值得留意,空警-600在起飛前首次展示了摺疊機翼展開的畫面,這是世界上唯二的艦載固定翼預警機。這型艦載預警機,外界預測將搭載在即將服役的福建艦航空母艦上。閱兵前不久的新聞上,我也看到福建艦在抗日戰爭中日本航母曾經活動的海域進行試航。伴隨空警-600的是殲-15T艦載機,機身上紅色和黃色的色帶是編隊輔助標線。這種標線最早出現在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中,後來被部隊保留下來,被軍迷們稱為「閱兵塗裝」。前不久訪問香港的山東艦上搭載的殲-15也有相同的塗裝,已經和不少香港市民合影過。

此次閱兵集中展示了一大批世界頂尖水平的裝備,篇幅所限無法一一提及。八十多年前,先輩們以血肉築長城;現如今,鋼鐵的「長城」依次經過天安門,經過人民英雄紀念碑,相信足以告慰先烈。作為一名普通軍事迷,我小時候關注的主要是外軍裝備,心中也期待「如果有一天我們也有就好了」。這些年來我國的軍事實力快速增長,能在短短二十多年親眼見證這一過程感到十分幸運,感慨萬千。不知2027年和2029年是否會有閱兵式,是否會帶來新的驚喜?

(點新聞記者福瑞士報道)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記者手記|一個普通軍迷看「九三閱兵」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