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獨家解析|首次公開曝光!四款鷹擊反艦導彈戰力大揭秘

【點新聞報道】從鷹擊-15、鷹擊-17、鷹擊-19到鷹擊-20,今次九三閱兵一次性公開亮相四款鷹擊系列反艦導彈,引發全球關注。相較鷹擊系列其他型號,這四款導彈的戰力究竟有何過人之處?接下來一起來睇。

鷹擊-15導彈。(直播截圖)
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這是反艦導彈方隊接受檢閱。(新華社)
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這是反艦導彈方隊接受檢閱。(新華社)
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這是反艦導彈方隊準備接受檢閱。(新華社)

首次公開亮相的鷹擊-15是一款亞燃衝壓高超音速反艦導彈。所謂「亞燃衝壓」,指的是超音速氣流通過進氣道進入燃燒室前,被降低為亞音速並進行壓縮,然後在燃燒室內與燃料混合點燃噴出,推動導彈飛行。這種發動機的工作流程,使導彈速度能夠達到5至6馬赫,是傳統渦噴發動機難以企及的速度。有分析認為,鷹擊-15飛行速度可達5馬赫以上,配合半穿甲戰鬥部設計能穿透艦體後在內部引爆,單發命中即可重創大中型水面艦艇。鷹擊-15覆蓋‌1000至1500公里的射程,可在敵方防禦圈外發起攻擊。

鷹擊-17導彈。(直播截圖)
2025年九三閱兵,這是反艦導彈方隊接受檢閱。圖為鷹擊-17。(新華社)

另一款首次亮相的鷹擊-17,從外形看明顯延續了東風-17的技術特徵,使用「‌火箭助推+超燃衝壓發動機」‌和乘波體技術,被視為「空射版」的東風-17,射程可能在1600至2300公里。鷹擊-17最顯著的技術特徵是採用了‌乘波體彈頭設計‌,整體外形呈楔形,這種設計使其能夠在大氣層邊緣以「水漂式」彈道飛行。另有分析認為,鷹擊-17獨創「‌亞超雙模」‌突防策略。在‌巡航階段以亞音速貼海飛行,降低被探測概率。在‌末端階段突然啟動衝壓發動機,速度驟增至6至10馬赫,留給敵方防禦系統的反應時間不足30秒。

鷹擊-19導彈。(直播截圖)

鷹擊-19作為一款全新亮相的吸氣式超燃衝壓高超音速反艦導彈,相較前文提到的鷹擊-15則更進一步。超音速氣流直接進入燃燒室,在保持超音速狀態下完成燃料混合與燃燒,燃料效率比火箭發動機更高、推力更大。同樣,超燃衝壓發動機需要面臨高溫材料、燃料混合效率、燃燒穩定性等技術挑戰,可以說代表了當前反艦武器技術的最高水平。鷹擊-19末端10至12馬赫的速度使攔截窗口縮短至3秒以內,未來可與火箭軍高超音速導彈形成陸海聯動打擊網絡。

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這是反艦導彈方隊接受檢閱。(新華社)
鷹擊-20導彈。(直播截圖)
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這是空中護旗梯隊從反艦導彈方隊上空飛過。(新華社)

鷹擊-20雙錐體高超音速反艦導彈,專精末端機動與精確打擊。從外形看,這款導彈與大名鼎鼎的鷹擊-21「師出同門」,均採用雙錐體彈頭設計。與外形呈楔形的乘波體不同,雙錐體彈頭顧名思義,是由兩個不同直徑的錐體組成,通常前錐較細長,後錐較粗短,形成獨特的雙錐外形。這種設計能顯著降低飛行阻力,末端可實現高過載機動。值得一提的是,這種設計的導彈,一般專精從天而降的「灌頂攻擊」,能擊穿航母甲板並穿透多層內部結構。對鷹擊-20而言,其採用更尖銳的錐面與可拋式尾翼組合。相較於同為雙錐體導彈的俄羅斯「匕首」、美國「暗鷹」,鷹擊-20的末端高過載機動,可能達到15個G的橫向過載,俯衝速度可超10馬赫,能「秒殺」現有反導系統

上述四款首次公開亮相的鷹擊反艦導彈,構成了一張速度、射程、精度、隱身四維能力網。不僅重塑西太平洋力量平衡,也讓以「彈」制海的非對稱優勢進一步鞏固,成為中國軍隊捍衛藍海主權的核心支柱。

(點新聞記者宋偉報道)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有片)獨家解析|首次公開曝光!四款鷹擊反艦導彈戰力大揭秘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