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新聞報道】「耕讀鄉土,學遊天地。」8月30日,坐落於廣州市花都區塱頭古村的「耕學+」研學中心舉辦開幕典禮。作為塱頭鄉村振興項目打造的文教融合新業態,「耕學+」研學中心將與春陽台藝文中心組成塱頭的文教「雙核」,探索鄉村振興背景下的教育創新範式,促進人的成長與鄉村可持續發展的良性互動。
「耕學+」解鎖研學新模式 獨家課程結合在地文化
據介紹,「耕學+」研學中心植根嶺南人文傳統,秉持「向土地學習」理念,打造了一支具有國際化學術視野和豐富研學教育經驗的師資團隊,為學習者設計在地性十足的獨家課程。
在著名建築師張永和的主持設計下,建築面積達4062平方米的「耕學+」研學中心,配備了智能教室、工坊、多功能廳(體育館)、共享書房、藝創展廳、青年宿舍、親子客房、餐廳、共享廚房及農事體驗區等多元空間,為學習者提供豐富的研學與生活體驗。
今年7月,研學中心啟動試運營並迎來首期學員——由中山大學博雅學院與人文高等研究院聯合主辦的「漫步經典」國際夏令營的22名學生。在為期三周的學習中,學員通過粵劇研習、詠春體驗及「從田野到餐桌」等特色工作坊,深化對本土文化的理解。

中山大學副校長、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長謝湜教授表示,這次活動「依託塱頭村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與真實社會場域,構建起『經典文本–社會實踐–藝術表達』三階育人模式,實現了國際經典教育方法與中國人文田野實踐的有機融合,促進了國際學子與中國基層社會的深度互動。」
「夏令營還特別設置了公益英語教學與家訪環節,學員通過在塱頭村的家庭訪問,深入理解鄉村教育生態、代際關係與文化認同,重新審視經典中所涉及的『家』『禮』『教育』等觀念的現實落腳點,強化了跨越文化和時代邊界的社會責任感。」他介紹道。
近期,「耕學+」研學中心面向粵港澳大灣區青少年學生推出「暑期研學體驗官」系列活動,吸引了接近千名家長為孩子報名,「我是塱頭小匠人」「塱頭未來名居設計營」「奔跑吧!少年」等特色體驗課程全部爆滿。豐富多樣的研學課程展現了「耕學+」模式的獨特魅力,也獲得了參與學生與家長的高度評價和積極反饋。
「耕學+」研學中心的所在地塱頭古村位於花都區炭步鎮,始建於南宋末年,距今已有超過七百年歷史,是廣州僅有的兩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之一。2025年5月,「塱頭實驗」作為中國首個以「鄉建+實踐」探索入選的鄉村振興項目,亮相第十九屆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主題館。

開幕典禮當日,「耕學+」研學中心開幕特展「種歌」也舉行了開幕儀式。在田野與農具裝點的展廳空間內,藝術家劉慶元、劉聲、小河與尋謠計劃、西三歌隊通過源於鄉野的吟唱與誦讀,用音律打造出一個充滿鄉土藝術氣息的學習空間,呈現了一場扎根土地的教育實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