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報道】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9月3日(星期三)首都天安門將舉行盛大的閱兵式。
據介紹,這次參閱的武器裝備都是從國產現役主戰裝備中遴選,首次亮相的新型裝備佔比很大。
高超聲速技術,是航空航天領域的前沿方向,各軍事大國均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進行研發。近日,央視新聞在報道《閱兵進入倒計時,解碼我軍新銳裝備》中專門提到,高超聲速武器優勢突出,東風-17、鷹擊-21令人期待!

報道配發視頻介紹,2022年,解放軍轟-6K曾掛載兩枚神秘導彈亮相當年中國航展。畫面顯示,導彈採用雙錐體彈頭構型,彈身印有「21」數字字樣。
報道披露,作為一款高超聲速武器,鷹擊-21導彈可針對水面艦艇進行遠程打擊。此外,該導彈對平台的適應能力較強。
就此,報道援引軍事評論員魏東旭解讀稱,如果一款導彈的名字當中有「鷹擊」兩個字,指的就是它的功能和使用環境,往往是在現代化海戰的過程當中,針對對方的大型戰艦進行遠程火力打擊。「鷹擊-21最大的特點是以類似於彈道導彈的飛行方式,實現了遠射程和突防能力的進一步強化。」

界定所謂高超聲速導彈,並非只有飛行速度一個標準。
《解放軍報》曾發文介紹,高超聲速導彈是指能夠在臨近空間或大氣層內以超過5倍音速(5馬赫)進行持續可控飛行,並可做大範圍不規則機動的導彈。傳統彈道導彈飛行速度雖然遠超5倍音速,但其彈道固定,並不滿足在大氣層內大範圍不規則機動的要求。
然而,在傳統彈道導彈基礎上對彈頭進行修型改進後,不但可保留火箭助推所帶來的高速度固有優勢,同時在導彈的末端攻擊階段,依靠彈頭升力外形同樣可具備不規則機動能力。

魏東旭還提到,這類武器系統也可以在其他平台上搭載和發射,會呈現出家族化發展模式。「(除了在軍艦上發射)轟炸機可以在對方防空體系打擊範圍之外,把空射型的高超聲速導彈發射出去,而後轟炸機可以在發射完導彈之後盡快返航,戰場生存能力會進一步提升。所以高超聲速導彈會根據它的使用環境、執行任務的能力和搭載平台的不同,也會出現一種變化,以適應不同的作戰體系以及不同的作戰環境。」
關於魏東旭提到的高超武器的家族化發展,軍事評論員宋忠平表示,從戰術戰法角度來看,不論核武器還是常規武器,完整擁有空基、陸基、海基「三位一體」發射能力,才能夠將懾控威力發揮到最大。根據不同場景和任務,通過不同平台進行多元的混合打擊,顯然比單一模式更具威懾力,對方更加難以防禦。

此外,他還從裝備研發的角度談到,家族化發展模式,有助於同類、同系列武器的標準化、模塊化、通用化研發和保養,這也是各軍事大國都在追求的裝備研發方向。
(點新聞綜合央視新聞、政知道微信公眾號報道)
相關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