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劉世寧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兩天後,天安門城樓前即將舉行盛大的閱兵式,紀念這一偉大勝利。回望歷史,人們會想起蘇德戰場上的血肉搏殺、太平洋上空的航母對決,中國人民團結一心、頑強抵抗日寇侵略,以及中國共產黨堅持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積極領導敵後抗日武裝(東北抗聯、東江縱隊港九大隊等)等重大歷史記憶。但與此同時,二戰中的一些中立國,卻靜靜塵封在歷史的角落,等待人們再次審視與發現,而西班牙無疑是這之中最重要的國家之一。
從史實來說,西班牙的確沒有直接參與二戰。但從更廣義的角度討論,西班牙在二戰前經歷的內戰,卻堪稱二戰西線戰場的預演,甚至是「實彈演習」、訓練場。二戰期間統治西班牙的佛朗哥政權一直延續至戰後,而西班牙雖然在表面上維持中立,但立場上卻前後搖擺過,前期更親德、意法西斯政權,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西班牙內戰爆發於1936年,是佛朗哥法西斯勢力與西班牙共和派力量之間的激烈衝突。德國和意大利對佛朗哥民族主義軍隊的干預不僅限於物資支援,更包括大規模軍事力量的直接部署。德國派出的「禿鷹軍團」(Legion Condor)是一支成建制的遠征部隊,擁有超過100架飛機、150輛坦克和近5000名士兵。該軍團在戰爭中測試了閃電戰戰術和新型武器裝備,例如1937年4月對格爾尼卡的毀滅性轟炸,成為二戰期間無差別轟炸平民的戰術原型。而戰機與地面進攻部隊的協同配合,更是在之後的波蘭戰役及法國戰役中得到了充分運用,德軍名將古德里安在波蘭戰役及穿越阿登森林突襲法國過程中屢屢運用裝甲突擊戰術得手,以及奇襲色當的過程中,將戰術轟炸機當作大炮來使用的戰術,均在西班牙內戰中就已得到實戰檢驗。
而意大利墨索里尼政權則派遣了超過50000人的所謂「志願軍」(Corpo Truppe Volontarie),並提供近1000架各式飛機和2000門火炮予佛朗哥的軍隊使用。這種大規模外國干預使得西班牙內戰成為後來演變為軸心國測試軍事理論和裝備的試驗場。
「第五縱隊」這一重要概念亦源於西班牙內戰,其影響力延續至二戰。1936年,西班牙右翼國民派將領莫拉(Emilio Mola)在進攻馬德里時宣稱,其四個縱隊正逼近城市,而「第五縱隊」已潛伏在城內等待起事。這一概念迅速演變為內部顛覆行為的代名詞。右翼國民派通過潛伏在共和區的支持者收集情報、破壞基礎設施和散布謠言,例如在1937年的特魯埃爾戰役中,第五縱隊活動導致共和派軍隊補給線中斷。這種心理戰和內部顛覆模式後來被納粹德國全面效仿,其在二戰中佔領區的「第五縱隊」行動(如1940年挪威的吉斯林政權)便是直接沿用了在西班牙的經驗。
西方英美法等國家在西班牙內戰中的「不干涉政策」,實質上是綏靖政策的早期體現。1936年由法國發起的《不干涉協議》獲得27國簽署,但德、意仍持續援助佛朗哥政權。英國政府甚至向法國施壓,要求停止任何可能「激怒德、意」的行動。美國則通過《中立法案》禁止武器出口,但默許德士古石油公司(加德士前身之一)向右翼國民派提供約300萬噸燃油。這種縱容侵略者的態度,與隔年1938年由英法德意四國主導並撇開捷克斯洛伐克而簽訂的慕尼黑協定一脈相承,且同樣基於「避免更大戰爭」的誤判。
另一方面,蘇聯也對共和派軍隊進行了不遺餘力的支援。據史料記載,蘇聯共提供806架飛機、362輛坦克和1555門火炮,同時派遣超過2000名軍事顧問(包括後來在二戰中成名的馬利諾夫斯基元帥)參戰。蘇聯還通過國際縱隊組織近4萬名志願者參戰。在這些志願者中,更有英國作家喬治·奧威爾以及美國文豪海明威這樣的文化界名人。蘇聯的援助不僅測試了蘇製裝備的性能(如T-26坦克在哈拉馬戰役的表現),更使蘇聯獲得實戰指揮經驗。日後蘇德於歐洲東線戰場上的殘酷廝殺,在西班牙內戰中早可一窺端倪。
儘管佛朗哥在二戰中保持名義中立,但1941年他派遣「藍色軍團」赴東線作戰,且持續向德國提供鎢礦等戰略物資(單單在1943年,對德出口鎢礦就達到2600噸)。考慮到鎢在製作穿甲彈等彈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性,西班牙無疑在名義中立和實質參戰的狀態中搖擺不定。而西班牙的鄰國葡萄牙,亦在二戰中保持中立(儘管明顯親盟軍方面)。事實上,戰爭進入白熱化後,德軍亦曾考慮過入侵伊比利亞半島,但最終沒有付諸實踐,使得西班牙與葡萄牙在半島上維持了一種相對的中立平衡。
歷史史料表明,西班牙雖未正式參戰,但其內戰已然決定了二戰的基本形態與走向。國民派佛朗哥政權在內戰中獲勝後,在姿態上也令德、意兩國法西斯獨裁者相信其背後的暗中傾向靠近軸心國,因而避免了伊比利亞半島直接捲入二戰。但實際上從更廣義的視角看,西班牙在1939年之前率先經歷了戰火的蹂躪,已經可算作是二戰的「序幕」,而蘇、德、意等國派出的武器裝備及軍事顧問(甚至有「禿鷹軍團」這樣直接參戰的部隊),已經讓西班牙內戰提前淪為二戰主要交戰國之間的一場「代理人戰爭」。因此,按照時下的流行用語,也可以說西班牙經歷了二戰的「搶先體驗版」,因此不太能夠視為在二戰中全程沒有角色的純粹中立國,而只是在中立名義下維持與葡萄牙的均衡關係並暗中倒向支持軸心國的深度參與國。西班牙雖不能在史實意義上被定義為「參戰」,但在二戰進程中(尤其是歐洲戰場)卻無處不在,如影隨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