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黎岩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80年前,在粵港澳這片曾經飽經戰火洗禮的土地上,有一支英雄部隊的故事如星火不滅——東江縱隊。這支由中國共產黨創建的華南抗日武裝,不僅是中國敵後抗戰的重要力量,更鐫刻着香港同胞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的悲壯史詩。當歷史的烽煙散去,東江縱隊的精神依然照亮着香港與祖國共同前行的道路,昭示着唯有以國為家、背靠祖國,方能共創可持續發展的美好明天。
東江縱隊是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時期領導的一支重要的華南敵後抗日游擊隊,他們以維護國家與民族大義為己任,在廣東東江下游地區開展游擊戰爭,抵抗日本侵略者。東江縱隊不僅與國民黨軍隊在敵後抗爭,還在日軍佔領香港後,成功救出大量文化界人士和愛國民主人士,為八年抗日戰爭的最終勝利以及新中國的建設保存了大量的有生力量,為中華民族的抗日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
1938年,日本侵略軍登陸大亞灣並佔領廣州等華南大城市,國民黨軍隊節節敗退。1941年12月,駐守香港的英軍更舉手投降,將香港拱手相讓予日軍,從而開始三年零八個月暗無天日的日佔香港的悲慘歷史。
面對日本法西斯的鐵蹄踐踏,中國共產黨當仁不讓地成為了保家衛國的中流砥柱。中共大力倡導結束內戰,組建全國抗日統一戰線,並號召組織游擊隊開展敵後游擊戰爭,在廣東地區開始組建抗日武裝。經過多次整編,1943年12月2日,在廣東、香港等地區游擊抗日的零散武裝力量,正式改編為中共領導的「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
資料記載,東江縱隊從日寇鐵蹄下解放了大片國土,先後建立了7個縣級政府和一批區、鄉抗日民主政權。在遠離黨中央、遠離八路軍和新四軍主力的艱難情形下,東江縱隊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逐步發展成為一支擁有一萬多兵力的抗日勁旅。據不完全統計,東江縱隊共作戰1400餘次,殲敵9000餘人。1945年,八路軍總司令朱德將軍在軍事報告《論解放區戰場》中,將東江縱隊、瓊崖縱隊與八路軍、新四軍並稱為「中國抗戰的中流砥柱」。
東縱活動在敵佔兩大城市廣州、香港之間,敵佔重要交通動脈廣九鐵路兩側,是一塊既無高大山嶺依靠,迴旋地又很小的狹長地帶。鐵路線上日軍戒備森嚴,淪陷區裏日偽據點林立,國民黨頑軍則在背後襲擊游擊隊。在敵偽頑夾擊的險惡環境中,東縱因地制宜,採用靈活機動的游擊戰,緊緊依靠當地人民群眾,開闢了東莞大嶺山和寶安陽台山抗日游擊根據地,並把游擊戰推進到港九地區和沿海。
抗戰爆發後,他們在國統區裏堅持抗戰團結進步,反對國民黨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方針,以致遭到頑固派的迫害。「皖南事變」後,他們無法立足,轉移到香港繼續從事抗日活動。日本佔領香港後,更試圖將他們「一網打盡」。東縱以極大力量同地方黨組織和有關方面緊密配合,經過三個月的努力,終於把何香凝、柳亞子、鄒韜奮、茅盾、夏衍 、沈志遠、張友漁、胡繩、範長江、喬冠華、於毅夫、劉清揚、梁漱溟、李伯球、陳汝棠、張鐵生、張明養、高士其等民主人士、文 化人和家屬八百多人搶救出來,安全護送回後方。被搶救出來的還有國民黨七戰區司令餘漢謀夫人等。
東江縱隊面臨日軍的重重圍剿,以及國民黨頑固派的壓力,在極端艱難的條件下堅持抗日。東江縱隊在華南地區與日軍作戰,迫使日軍不得不部署大量兵力固收城池,牽制了敵軍兵力,切斷了日軍經由香港北上的戰略物資供應線,對抗日戰爭的勝利起到了重要作用。東江縱隊與英美等同盟國家在反法西斯戰爭中展開合作,營救投降被俘的英軍,以及積極參與抗戰的美國航空兵員,為最終戰勝法西斯同盟國做出了貢獻。
為了國家的解放和民族的尊嚴,許多東江縱隊的戰士付出了生命,有的隊員甚至未滿十八歲就付出了寶貴的生命,他們維護國家主權領土完整的英雄氣概,以及浴血犧牲的的奮鬥精神構成了東江縱隊的悲壯史詩。
在艱難的抗日戰爭中,包括眾多港人在內的「東江人」熱愛祖國、忠於人民,以維護民族大義為己任,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心相印,息息相通。當祖國和人民處在亡國滅種的生死關頭,不貪圖高官厚祿、名利地位,而是慷慨歌燕市,共赴國難,一心救國。在他們的心目中,只有國家主權,只有民族大義,而無個人私利及生命財產,從而譜寫了壯懷激烈、可歌可泣的義勇軍進行曲。
東江縱隊中的中華兒女,心心念念的就是國家與民族,他們以血肉之軀築起保衛家園的鋼鐵長城。他們深入敵後搜集情報,營救困港文化人士,發動香港民眾參與抗戰,建立海上運輸線,為抗日力量輸送物資與人員。這些壯舉不僅為抗戰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更彰顯了香港同胞深厚的家國情懷與民族大義。在國家危難之時,東江縱隊無懼強敵,堅決抗戰,展現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
東江縱隊的抗戰史,是一部香港與內地血脈相連、休戚與共的生動歷史教材。在民族存亡的危急關頭,香港同胞與內地人民並肩作戰,共同抵禦外侮。這種以國為家、榮辱與共的精神,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強大基因,也是香港繁榮穩定的根基所在。歷史深刻啟示,積弱挨打,國破無家,只有強大的國家才是香港可靠安全的港灣,香港的命運從來同祖國緊密相連,國家強盛是香港發展的最大依託,只有國家強盛才能為港人帶來安居樂業的幸福生活。
以史為鑒,可知興替。東江縱隊的抗戰精神在新時代煥發着耀眼的光芒。回歸祖國以來,中央始終是香港戰勝一切風險挑戰的堅強後盾。從抵禦金融風暴到抗擊疫情,從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到完善選舉制度落實「愛國者治港」,祖國一直是香港最可靠的依託。特別是在香港國安法實施和完善選舉制度後,香港實現了由亂到治的重大轉折,「一國兩制」行穩致遠的基礎更加牢固。事實證明,有祖國作為堅強靠山,香港才能有效應對各種風險挑戰,保持長期繁榮穩定。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香港正處於從由亂到治走向由治及興的新階段。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香港更需要發揚東江縱隊與祖國同心奮鬥的精神,與祖國各地同呼吸共命運,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善用「一國兩制」獨特優勢,必能在國家現代化進程中實現更好發展,譜寫可持續發展的嶄新篇章。
東江縱隊的烽火歲月已經遠去,但其中蘊含的愛國情懷和奮鬥精神歷久彌新。新時代的香港同胞應當銘記歷史,傳承愛國基因,增強國家意識和愛國精神,與祖國人民一道,共同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凝聚起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的磅礴力量,共同書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香港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