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略世界|歐洲三國緣何急吼吼啟動「快速恢復制裁」機制

文/張介嶺

8月28日,法國、英國和德國三個歐洲大國正式啟動聯合國針對伊朗的快速恢復制裁機制,這是自2015年《聯合全面行動計劃(JCPOA)》(伊朗核協定)生效以來首次觸發這一機制,意味着30天后國際社會將自動恢復10年前暫停的對伊全面制裁,包括常規武器禁運、限制彈道導彈及核技術發展,以及凍結資產等。

早在數周前,法、英、德就提出一項過渡性安排,同意將「快速恢復制裁」機制期限延長6個月,條件是伊朗必須在8月底前恢復與美國進行談判、允許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核查人員進入伊核設施,並說明400公斤高濃縮鈾的下落,否則,將面臨重啟制裁後果。

這些國家緊趕慢趕施壓德黑蘭在限定時間內作出回應實乃情勢所迫。

首先,伊朗態度強硬,沒有軟化跡象。美以空襲伊朗後,法、英、德與伊朗分別於7月25日和8月26日進行了兩輪談判,皆無果而終,其提出的延長「快速恢復制裁」機制期限的條件亦遭德黑蘭拒絕。

伊朗外交部強調,英、法、德三國一方面聲稱談判,另一方面堅持通過實施非法制裁向伊朗施壓,在伊朗核問題上的立場存在矛盾。伊朗的核計劃完全用於和平目的,伊朗「絕不會在威脅和壓力下談判。這種最後通牒式的做法只會讓問題更加複雜。」

伊朗的態度也是事出有因。英、法、德缺乏獨立的對伊政策,其堅持要求伊朗全面停止鈾濃縮活動,銷毀高濃縮鈾庫存和先進離心機,在伊核問題上的立場完全是特朗普政府政策的翻版,而伊朗則拒絕「零濃縮」要求,堅持和平利用核能是《不擴散核武器條約》賦予締約國的權利。

當然,伊朗與歐洲三國談判破裂,還與信任缺失有關。美以空襲伊朗核設施加劇了伊朗對美國的不信任感。8月24日,伊朗與歐洲三國開談的前兩天,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發表講話時明言,已排除與美國直接談判可能,並指責特朗普試圖讓伊朗投降,還批評國內主張與美國直接談判的人「膚淺」。

顯而易見,歐洲三國唯美國馬首是瞻,對其讓步很大程度上就是對美國讓步。美國說退出協定就退出協定,說對伊動武就配合以色列大打出手,在沒有得到確切的「安全保證」和更多經濟利益之前,伊朗不會輕易妥協。不然,誰敢保證美歐沒有給伊朗設下另一陷阱?

第二,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第2231號決議終止日為2015年10月18日生效日10年之後的當天,也就是今年的10月18日,而新的約束機制尚未形成。如果在法定期限內沒有國家啟動恢復制裁機制或商定其他替代方案,聯合國對伊制裁將宣告終結,遏制伊核計劃面臨「踩空」風險。

2015年7月14日,安理會五常以及德國和歐盟與伊朗簽署伊核協議,限制伊朗民用核濃縮計劃,切斷其製造核武器的所有可能途徑,確保伊核計劃未來繼續完全用於和平目的,並要求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通過全面、侵入性和前所未有的核查和透明度制度對伊朗的核承諾進行必要的監測和核查。

伊朗則以此換取國際社會解除制裁。同年7月20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了第2231號決議,終止安全理事會以往涉及伊核問題的各項決議,取消了對伊制裁。

然而,特朗普的做法讓事情複雜化。2018年,他單方面宣布退出伊核協議,並重啟對伊制裁。伊朗則針鋒相對,逐漸突破伊核協議限制,提高濃縮鈾豐度和庫存量,增加離心機數量,並拆除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安裝在伊朗核設施內的攝像頭和其他監測設備,伊核協定名存實亡。

今年6月,美以空襲伊朗後,伊朗議會通過法案,全面中止與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的合作,並宣布拆除所有核設施內的聯合國監控設備,禁止核查人員入境,除非伊朗核設施的安全及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得到保障。自此,伊核協議全面崩塌,伊朗的核活動變得「完全不可知」。

儘管特朗普宣稱已「摧毀伊核能力」,但有專家認為,空襲僅能將伊朗核計劃延緩幾個月。即使像以色列所說的那樣,伊核計劃遭「系統性損害」,需數年才能恢復,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也必須掌握動態,防範核擴散風險。

關鍵是,伊朗擁有的約400公斤豐度達60%的濃縮鈾至今下落不明。專家評估,德黑蘭完全有能力在數月內突破臨界值,將現有濃縮鈾提純至豐度為90%的武器級鈾,足以製造大約10枚核彈頭。

歐美最大的擔心是,如果在「快速恢復制裁」機制失效前不採取行動逼迫伊朗妥協,安理會對伊制裁機制將不復存在。當然,從理論上講,美歐仍可另起爐灶制定新的伊核協議框架,但基於政治因素,任何對伊朗不利的決議恐難得到安理會五常的一致同意,而現在做則簡單得多。

與安理會其他決議需五常一致同意不同,伊核協議和第2231號決議的一大創新是設立了「快速恢復制裁」機制,允許協議簽署國在伊朗違反協定的情況下單方面啟動程式恢復2015年之前的聯合國制裁,除非安理會投票支持延長對伊制裁豁免期限,但這同樣很難做到。

此外,根據流程,「快速恢復制裁」程式被啟動後,安理會必須在10天內就此推出決議,並在30天內進行表決,伊朗必輸無疑。然而,若在俄羅斯10月出任安理會輪值主席國之後再啟動程式,就會增加新的不確定性。法、英、德不想節外生枝,給莫斯科設置程序性障礙提供機會。

值得注意的是,俄羅斯已向安理會提交決議草案,提議將2231號決議延長6個月到2026年4月18日,但並未要求德黑蘭滿足法、英、德三國提出的條件,料將遭歐洲三國否決。

然而,俄羅斯與法、英、德提出延長「快速恢復制裁」機制期限的動機固然不同,但都給防止伊核危機失控提供了外交空間,亦不影響歐洲三國保留「快速恢復制裁」選項威懾伊朗的初衷。無論如何,應給和平化解危機一次機會。

同時,必須看到,特朗普退出伊核協議後,法、英、德的影響力雖非無關緊要,但已明顯減弱,打破僵局最終還取決於美國。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呼籲各方抓住這30天的「機會窗口」,避免制裁重啟。新的外交博弈即將開始。對伊朗而言,如何在維護自身權益和避免再度爆發軍事衝突之間尋求平衡將是一場嚴峻的考驗。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嶺略世界|歐洲三國緣何急吼吼啟動「快速恢復制裁」機制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