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新聞報道】香港樹仁大學胡鴻烈校監追思會今日(30日)舉行,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出席致辭時表示,會永遠懷念胡鴻烈,並銘記樹仁的校訓。他代表香港特區政府,對胡博士的家人致以最誠摯的慰問。

陳國基指出,他與許多樹仁的老師、校友一樣,對胡鴻烈的離世,感到深深的不捨和難過。胡鴻烈對教育的熱誠和理想,就好像一盞明燈,照亮了無數求學的心。他很感恩,在人生路上,有幸受教於胡鴻烈和鍾期榮的春風化雨。他們的教誨,他至今仍然記得很清楚。
陳國基表示,回顧胡鴻烈的一生,胡鴻烈夫婦是法律界的翹楚,一位是鼎鼎大名的大律師,一位是中國第一位女法官。他們原本可以在法律界安穩前行,延續法律界的事業,肯定可以過着豐裕的生活,卻因為對教育事業的宏願與抱負,促使他們於1971年全身投入創立樹仁書院,將大半生心血為教育事業默默耕耘,無私奉獻。
陳國基提到,這個決定,不單止改變了胡鴻烈夫婦的人生,更改變了當時無數年青人的命運,為許多年輕學子開闢了一條繼續升學的新道路。那個時代的香港,專上院校寥寥可數,與現時有超過30間專上院校相比,當年升學機會可以說相當貧乏。樹仁的創立,為當時的香港高等教育界開拓一條新的道路,推動了高等教育的普及與多元。後來,樹仁拓展到北角寶馬山,辦學規模逐漸擴大;直到2006年,更成為香港首間私立大學,是本地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陳國基續說,胡鴻烈夫婦對樹仁學生的影響,超越了知識和技能的傳授。他們一直堅持「仁者教育」的理念,處處以學生的福祉為依歸。作為當年的樹仁學生,他親身感受過他們兩位對學校大小事務都親力親為的態度。他們經常在校園中出現,與學生親切交流,那種心繫學生的精神,不僅成就了樹仁的成長,也深深影響樹仁學生做人處事的態度。
陳國基指出,「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胡鴻烈用半世紀的光陰,完美演繹這八個字的真諦。他全心全意投入樹仁,將無數的幼苗,悉心栽培成為社會的棟樑。他對教育的堅持和使命感,為樹仁注入了生命。如今,樹仁的畢業生遍布各行各業,有着不同的崗位,亦在不同崗位上發光發亮。胡鴻烈夫婦留給香港最寶貴的,不單止是一所大學,更是一種堅守理想的精神,更是一種以生命影響生命的教育家情懷。他們半世紀的默默耕耘,會化作新一代教育工作者的養分,引領他們傳承「敦仁博物」的精神,為國家、為社會培育更多仁德兼備的人才。

香港樹仁大學學務副校監胡耀蘇回憶當年父母創辦樹仁的初心:「胡鴻烈及鍾期榮他們完全同意,香港的學校缺乏理想教育、人格教育及品德教育,因此辦樹仁最重要的一個宗旨,就是要堅持實行人格教育、道德教育。」他又指無論形勢環境如何轉變,樹仁的宗旨都會保存下去。

香港樹仁大學署任校長胡懷中頌揚父親畢生貢獻教育:「敦仁博物是樹仁的校訓,亦是校監校長對同學的殷切期盼,希望大家體悟儒家思想的菁華,立身處世不會感到迷惘,實踐良好品格做一個好人,自強不息成為對國家社會有承擔、在專業上克己盡責、精益求精的有用之人。」他亦宣布校董會決定在寶馬山擴建新校舍,將之命名為「胡鴻烈鍾期榮校園」,承傳校監校長的辦學精神。


相關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