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追蹤|香港人壽命為何這麼長?

文/張永恒

善於創造奇跡的香港,近日又創造了一個奇跡:經世界權威機構評定,香港連續十年蟬聯全球最長壽地區,男性與女性的平均預期壽命分別達到82.5歲與88歲,較30年前增加了約7年。

看到這條消息,不少人可能會感覺不可思議。知道香港人的壽命長,但沒想到香港人的壽命竟然這麼長!竟然可以超越世界上最發達的歐美、日本等諸多國家和地區,連續十年「雄霸世界」。

在人們印象中,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航運中心、貿易中心,如今又在建設國際教育樞紐,而且得到國家和中央政府不遺餘力的支持。「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香港,正在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融入大灣區建設,建設世界級城市群。不過,香港依然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香港人的生活相對「苦逼」,住房狹小,像「鴿子籠」,不少家庭一大家子人住在劏房、「籠屋」等居住環境較差的地方;香港工作壓力大,香港人連走路都很快,甚至有打工仔不堪壓力而自殺,加上香港「黑幫」、「警匪槍戰」電影曾風靡亞洲,人們誤以為香港充斥「黃賭毒黑」,誰能想到香港人的壽命竟然這麼長呢?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繁榮發達和「不完美」交織的香港,創造了「世界最長壽之都」這一人間奇跡。

世界萬事萬物,必有因果。香港人長壽的秘訣,究竟何在?深入探究之下,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視角來看。

首先,香港的公共醫療系統被公認為全球最有效率之一。政府對醫療的投入佔GDP的比例相當高,且醫療健康服務的可及性高。公立醫院收費低廉,甚至對低收入群體提供免費服務,確保了基層民眾也能獲得優質醫療。此外,香港的醫療技術水平與國際接軌,癌症治療和心腦血管疾病的管理處於世界前列。這種「全民覆蓋」的醫療保障,為長壽奠定了基礎。

其次,儘管香港以高壓力聞名,但其飲食文化中蘊含健康元素。粵菜以清淡、少油、蒸煮為特色,海鮮和蔬菜消費量高。香港人還保留傳統的飲茶習慣,茶葉中的抗氧化物質有助於預防慢性疾病。同時,香港的食品安全監管嚴格,減少了食源性風險。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香港市民的良好營養狀況。

同時,香港的低吸煙率在亞洲地區屬領先水平,並持續下降,最新數字為9.1%。香港大學在2021年公布研究指,低吸煙率是主要原因之一,加上良好的醫療保障和豐富的生活環境,共同促成香港人長壽的現象。儘管香港的吸煙率降至歷史新低,但仍有超過58萬人每日吸煙,對公眾健康和醫療系統造成顯著影響。為進一步降低吸煙率,香港政府正推動控煙策略,目標是在2025年將吸煙率進一步降至7.8%,並長遠實現「無煙香港」的願景。

第三,香港雖以「蝸居」聞名,但城市規劃極具人性化。密集的公共交通網絡(如地鐵、巴士)使得居民出行便利,無形中增加了日常活動量。此外,香港擁有大量郊野公園和步行徑,佔全港土地總面積的40%,市民可輕鬆接觸自然環境;同時,香港還有42個憲報公布的公眾泳灘和46個公眾游泳池,公眾泳灘都是免費開放,方便市民進行游水、行山、散步等運動。這種「動靜結合」的生活方式,有助於緩解壓力並促進身體健康。

第四,香港的社會福利體系雖非完美,但對長者的保障較為完善。高齡津貼(如俗稱的「生果金」)、公共房屋計劃和社區照顧服務為老年人提供了基本生活支持。此外,香港的社區文化濃厚,鄰里關係緊密,這種社會網絡有助於減少孤獨感,提升心理健康。

第五,香港華人社會深受中華傳統文化影響,重視養生和家庭價值。老年人通常與子女同住或保持密切聯繫,獲得情感支持。同時,香港人對健康資訊的關注度極高,定期體檢和預防性醫療成為常態。這種「預防勝於治療」的理念,有效降低了慢性病的發病率。

當然,香港的長壽奇跡並非上述單一因素所致,而是醫療、飲食、城市規劃、社會福利和文化傳統共同作用的結果。它提醒我們,長壽不僅關乎物質條件,更與社會系統的整體設計相關。香港的案例為其他高密度城市提供了寶貴經驗:即使空間有限、壓力巨大,通過系統性支持與文化韌性,依然可以實現全民健康與長壽。

然而,這一巨大成就的背後,仍隱藏不少挑戰,如住房問題、年輕世代壓力、老年貧困孤獨等現象都亟待解決。若香港能在這些領域進一步改善,其長壽奇跡或許能成為更全面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相關閱讀:

香港連續十年蟬聯全球最長壽地區 研究指與低吸煙率有關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熱點追蹤|香港人壽命為何這麼長?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