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新聞報道】第五十八屆聯校科學展覽於今日(27日)在香港中央圖書館圓滿閉幕。本屆展覽以「和諧」為主題,聖若瑟書院憑藉保護珍貴古樹的「植·光動」項目,最終在24支本地中學隊伍中脫穎而出,榮獲全場總冠軍。亞軍和季軍得主分別為民生書院及香港中國婦女會中學,而公眾投票選出的「最受歡迎隊伍」及「最佳介紹員」則由慈幼英文中學及黃賢楠同學獲得。

全場總冠軍聖若瑟書院團隊成員分享,香港作為綠樹成蔭的城市,不少古樹名木承載着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然而,香港每年有超過15000棵樹木因真菌感染而倒塌,這不僅危及行人安全、影響交通,更對城市綠化成果構成挑戰。
目前,政府處理樹木真菌的方法主要為噴灑有毒農藥或直接砍伐,團隊希望能找到更環保、對樹木傷害更小的方法。他們從治療癌症的「光動力療法」中獲得靈感,研究利用光敏劑在光照下產生活性氧的原理,以精準殺滅有害真菌。
團隊在長達一年的研究過程中,參考了大量論文,並選定了氨基酮戊酸(ALA)、薑黃素、紫藍色素和玫瑰紅等光敏劑進行實驗。其中,ALA的獲取最具挑戰,團隊通過聯繫多家實驗室才成功取得。經反覆測試,團隊發現玫瑰紅為最有效的光敏劑溶液。團隊目前已設計出手持式及無人機噴射器,計劃未來改良無人機的容量和承重能力,並研究更高濃度的配方,以提升效率和療效。
聖若瑟書院團隊老師鍾卓廷表示,學校傳統向來強調學生主導,在此次比賽中,從選題、策劃到執行,學生的參與度超過九成。他認為,這次比賽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寶貴的科學研究起點,即使項目未來不一定能百分百深入研究,但從中獲得的經驗將對他們未來的學術或職業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亞軍變廢為寶 季軍聚焦心靈健康

亞軍由民生書院的「點藻成肥 3000」項目奪得。該發明旨在解決有毒微藻問題,通過創新處理系統,利用明礬絮凝收集微藻,再以紫外線氯化去除氰毒素,最終將其轉化為安全的農業有機肥料,實現變廢為寶。

香港中國婦女會中學則以「腦電圖神經信號評估儀」獲得季軍。該項目運用科學方法,將複雜的腦電波數據轉化為專注、放鬆或壓力等心理狀態指標,並透過專屬應用程式提供個人化的每周壓力報告與改善建議,從而有效提升自身心理健康。
國際交流拓視野 泰國隊伍守護瀕危儒艮

本屆聯校科學展覽亦邀請來自泰國及哈薩克斯坦的海外隊伍參與,促進跨地域科學交流。來自泰國的「A Chuan International School」,展示了其保護泰國極度瀕危物種儒艮的項目。他們設計的監測設備能實時追蹤儒艮活動,幫助漁民避開其棲息地,探索人類活動與海洋生態和諧共存的可能。團隊成員Felix表示,「我們參觀了其他隊伍的展位,他們也來參觀了我們的展位。此次參與展覽,提供了一個很棒的機會讓我們與香港的知名大學和學校進行交流。」
香港科技大學化學工程及生物分子工程學系麥子充教授在閉幕致辭時,讚揚參賽學生的科研實力與跨學科視野。他強調,打破學科壁壘,將科學與人文、藝術深度融合,正是應對未來複雜挑戰的關鍵所在。
相關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