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運會|「香港記者看廣州科技」活動今舉行 記者直擊科技創新賦能體育健康

以「智匯灣區,賦能全運」為主題的香港記者看廣州科技」活動今日在廣報中心舉行。(點新聞記者麥鈞傑攝)

【點新聞報道】以「智匯灣區,賦能全運」為主題,由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廣州賽區執委會指導,廣州日報報業集團聯合香港體育記者協會共同策劃的「香港記者看廣州科技」活動今日(27日)在廣報中心舉行。

活動以「產品展示+故事訪談+沙龍分享」的形式,全景呈現了大灣區企業在自動駕駛、智能裝備、AI中醫等領域的突破性成果,特別是廣州企業為全運會開發的智能交通調度系統、運動員健康監測平台等創新應用。香港媒體對全運會中科技賦能、創新引領等主題進行了深入採訪。

小馬智行車輛。(點新聞記者麥鈞傑攝)
小馬智行的L4級自動駕駛展示環節。(點新聞記者麥鈞傑攝)
小馬智行的L4級自動駕駛展示環節。(點新聞記者麥鈞傑攝)
自動駕駛車輛的外觀細節。(點新聞記者麥鈞傑攝)
自動駕駛車輛的外觀細節。(點新聞記者麥鈞傑攝)
小馬智行的L4級自動駕駛展示環節。(點新聞記者麥鈞傑攝)

在小馬智行的L4級自動駕駛展示環節中,記者現場試乘了自動駕駛車輛,試乘路線從獵德橋南站(廣報中心正門)出發,經琶洲站後返回原點。試乘活動全程模擬全運會期間運動員與觀眾的接駁場景,凸顯智能交通在保障賽事高效安全運行中的作用。

車上乘客可從屏幕上看到交通實況。(點新聞記者麥鈞傑攝)
車上乘客可從屏幕上看到交通實況。(點新聞記者麥鈞傑攝)

此外,視源電子展出的智能機器狗,生動演示了其在體育場館中的自動巡檢任務。視鵬科技則以外骨骼技術為核心,推出智能助行與腰部保護外骨骼,供記者體驗運動員的康復訓練過程。

機械狗。(點新聞記者麥鈞傑攝)

中科開創公司以智能巡檢機器人構建「軌道部署+AI調度+直流快充」架構,展現了空中移動充電機器人為無人機緊急充電場景。

廣東中科凱澤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智慧體育系統,可通過AI捕捉運動姿態,生成「十五運會專屬精彩瞬間」海報。(點新聞記者麥鈞傑攝)

廣東中科凱澤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帶來了智慧體育系統,可通過AI捕捉運動姿態,為記者生成「十五運會專屬精彩瞬間」海報,全面展現智能科技在體育全鏈條中的應用。

霍英東研究院相關負責人展示了微納米製冷系統,介紹如何針對高溫環境下的戶外賽事提供實時降溫解決方案。

除了前沿科技,健康科技同樣是體育產業的重要支撐。廣東省新黃埔中醫藥聯合創新研究院的舌診拍照設備能生成體質報告,茶飲調配機則能根據體質推薦配方。

企業相關負責人講述了外骨骼設備的技術與公司願景。(點新聞記者麥鈞傑攝)
企業相關負責人講述了無人駕駛與輔助駕駛的區別。(點新聞記者麥鈞傑攝)

在「科技如何讓全運會更智慧」主題訪談中,科技企業代表與媒體共聚交流,就智能交通新圖景、智能裝備新方案等議題進行探討。企業相關負責人就自動駕駛、機器狗巡檢、外骨骼設備、空中充電機器人等應用生動講述了科技故事,解析技術細節與應用場景,展現了廣州科技力量對體育事業的全面推動。

在沙龍分享活動中,三位來自不同領域的嘉賓圍繞體育與科技的交匯,探討了一系列精彩話題。(點新聞記者麥鈞傑攝)

在沙龍分享活動中,三位來自不同領域的嘉賓圍繞體育與科技的交匯,探討了一系列精彩話題。第九屆全運會柔道金牌得主哈達,以「當頂尖運動員遇見黑科技」為題,分享科技如何輔助運動訓練、突破人體極限;香港體育記者協會主席邢安邦則從媒體視角出發,探討「當灣區媒體遇見創新生態」,解析粵港澳科技資源聯動如何推動體育傳播的革新;視源電子科技首席戰略資源官段宇則以企業代表身份,暢談「當龍頭企業遇見體育盛會」,展望科技與體育深度融合所激發的「灣區火花」。

朱小燚表示,廣州賽區已成立科技賦能全運專班,投入專項資金,推動老舊場館升級與智慧化應用。(點新聞記者麥鈞傑攝)

廣州賽區執委會副主任、廣州市政府副秘書長朱小燚擔任嘉賓並出席活動。他表示,本屆賽事強調「簡約、安全、精彩」,並以科技賦能為特色。廣州賽區已成立科技賦能全運專班,投入專項資金,推動老舊場館升級與智慧化應用,實現「辦賽會、辦城市」的綜合效益。

據介紹,此次活動不僅是全運會籌備進程的一次預熱,更是大灣區科技協同創新的深度展示。活動將通過香港媒體的國際傳播視角,系統性的呈現廣州在「智慧賽事組織、智能場館建設、數字體驗服務」等方面的科技成果與應用實踐,進一步強化粵港澳在科研、產業與體育領域的融合互動,共同為推動「全民全運、科技全運」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提升「智慧全運」在國際舞台上的影響力與知名度。

(點新聞記者麥鈞傑報道)

相關閱讀:

全運會|霹靂舞測試賽收官 香港選手:我有一個冠軍夢

全運會|廣州體育學院運用數據化體能測試 為運動員量身定製訓練計劃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全運會|「香港記者看廣州科技」活動今舉行 記者直擊科技創新賦能體育健康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