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學者與內地學者發表肝癌防治計劃 指2050年全球肝癌病例或翻倍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團隊與內地學者領導的《刺針》肝癌委員會發表了《全球肝癌防治策略和行動計劃》。(點新聞記者梁譯尹攝)

【點新聞報道】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團隊與內地學者領導的《刺針》(The Lancet)肝癌委員會發表《全球肝癌防治策略和行動計劃》,指出全球超過6成的肝癌病例可透過減少相關風險因素來預防,倘若不採取任何措施控制肝癌個案的上升趨勢,預計全球的肝癌患者將在2050年翻倍。

趙偉仁說,報告彰顯了中國在推動全球肝癌防治策略、促進精準醫療發展上的關鍵角色。(點新聞記者梁譯尹攝)

中大醫學院院長趙偉仁介紹,《刺針》是國際權威的醫學期刊,此《全球肝癌防治策略和行動計劃》是《刺針》成立200多年來,首篇由中國學者領導的癌症相關領域委員會報告,準備工作從2022年到2025年,共51位肝癌專家共同制訂,「報告彰顯了中國在推動全球肝癌防治策略、促進精準醫療發展上的關鍵角色。」

莫樹錦指出,肝癌與肺癌被視為最致命的惡性腫瘤,主要是因為患者多於晚期才確診。(點新聞記者梁譯尹攝)

中大醫學院腫瘤學系系主任莫樹錦指出,「由於肝臟和肺部本身沒有痛覺神經,加上早期的癌症症狀不明顯,診斷相對困難,導致過半病人在發現患病時已到癌症的中晚期,影響治癒率,兩種癌症的5年相對存活率都不足30%。」他續指,肝癌與肺癌被視為最致命的惡性腫瘤,主要是因為患者多於晚期才確診。針對此兩類癌症推行全民早期癌症篩查已是刻不容緩,有助挽救更多生命。

報告第一作者兼葉氏家族基金腫瘤學教授、中大醫學院腫瘤學系教授陳林。(點新聞記者梁譯尹攝)

報告第一作者兼葉氏家族基金腫瘤學教授、中大醫學院腫瘤學系教授陳林介紹,報告主要分成5個部分,並包含8個深入探討選定領域或問題的小組討論。他表示,「肝癌雖然致命,但報告發現,全球有60%的肝癌個案是可以透過控制風險因素而預防的,包括加強肝炎疫苗接種、減少酒精攝入及管理肥胖等代謝因素。」

黃煒燊表示,接種肝炎疫苗可有助避免病毒感染,而預防慢性肝病則需要從生活習慣入手。(點新聞記者梁譯尹攝)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腸胃及肝臟科主任黃煒燊表示,肝癌大多數與慢性肝病有關,目前香港的慢性乙型肝炎HBV患病率約為6.2%,而代謝相關的脂肪性肝病MASLD患病率約30%。他指出,接種肝炎疫苗可有助避免病毒感染,而預防慢性肝病則需要從生活習慣入手,包括減少酒精攝取及控制體重以護肝,均衡飲食和保持適量運動可以有助改善肝功能。

黃煒燊指出,香港的肝癌防治工作在過去已經較好展開,許多慢性乙型或者丙型肝炎的抗病毒藥基本上能免費提供給患者。未來,特區政府可在部分社區中心提供肝癌的篩查服務,有利於在基層醫療服務中確診需要進行治療的患者,達到讓患者獲得及時治療的目的。

(點新聞記者梁譯尹報道)

相關閱讀:

全球首例!71歲肝癌男「移植豬肝」 術後實現下地自由活動

中大醫學院研肝癌治療新方法 可增傳統免疫療法功效

港大醫學院全球首次發現肝癌免疫治療的新靶點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中大學者與內地學者發表肝癌防治計劃 指2050年全球肝癌病例或翻倍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