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聯倡重推公屋租置計劃 設禁售期及二手市場限制

民建聯九龍東團隊於8月在九龍東所有公共屋邨展開問卷調查,共收回7046份有效問卷。(受訪者供圖)

【點新聞報道】房委會自1998年起推出「租者置其屋計劃」(下稱「租置計劃」),至今已涵蓋39個租置屋邨,成功售出超過14萬個單位。民建聯九龍東團隊8月在九龍東所有公共屋邨展開「租置計劃2.0」問卷調查,共收回7046份有效問卷。

據調查結果顯示,九龍東公屋居民對房委會重新推出「租置計劃」反應熱烈,76%和21%的受訪者分別表示「一定會買」或「多數會買」現時租住的單位,僅約2%和1%的受訪者分別表示「多數不會買」或「一定不會買」。其中,藍田邨、寶達邨、秀茂坪南邨的購買意願最為強烈,一定購買現居單位的比率分別是90%,89%和89%。在售價方面,居民普遍期望能以市價的15%至35%購入單位。另外,有97%的受訪者同意房委會此次只出售公屋單位及大廈範圍,其他大廈以外的公共空間,如道路、公園、球場及商業設施則由房委會保留及管理。同時,有61%的受訪者希望出售後的公屋由房委會繼續管理,由房委會定管理費,業主按月交管理費。

分析結果顯示,居民支持購買的主要原因包括:38%的受訪者認為這是獲得穩定居所的難得機會;17%希望將單位留給下一代,實現家業傳承;另有12%則認為價格吸引;同時有12%希望透過購置單位,免受「寬敞戶政策」影響,避免被迫搬遷。

在反對購買的原因中,37%的居民擔心未來維修費用的負擔,22%憂慮無法承擔供款,另有20%則對物業管理問題表示顧慮。從調查結果可見,居民普遍擔心由「租戶」轉變為「業主」後所衍生的額外開支與管理責任。

民建聯倡議「租置2.0」以居民為本,平衡各方需求,包括:根據市價及住戶收入水平調整可負擔價格,參考公屋家庭平均收入,並以市值約20%至25%作為定價基準,確保住戶每月供款及住房支出不超過收入的25%;明確劃分公用設施權責,減少管理糾紛,將範圍限制於樓宇主體及專屬設施(如泵房、電力設備),其他公共區域如車道、商場等維持由房委會集中管理;設立維修儲備金,確保長遠保養,並由房委會設立「維修基金」,資金來源包括房委會注資、單位售價部分款項及管理費中的維修儲備,總額足以應付未來三次、每隔15年進行一次的大型維修工程。所有工程須由房委會統一負責招標、監管及驗收。

此外,民建聯建議「租置2.0」設禁售期及二手市場限制,防止炒賣,可設頭五年的「禁止公開轉售期」,期間只允許原價售回房委會;其後在「第二市場」(包括「白居二」)放售的單位中設有售價上限(房委會評估價值=市值減補助額連利息),需補地價才能公開出售,避免單位被用作炒賣。同時建議由房委會或房屋署擔任「公契管理人」繼續管理所有屋邨公共地方,業主僅需繳交管理費。同時,亦保留成立法團的選項,讓居民依據自身意願決定,滿足不同需求。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民建聯倡重推公屋租置計劃 設禁售期及二手市場限制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