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報道】在香港灣仔會展中心舉行的「銘記歷史 珍愛和平─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型巡迴展覽」,展期持續至8月29日,市民可以免費入場參觀。展覽昨日(23日)吸引近4000人入場參觀,以了解抗日先烈們保家衛國、英勇抗擊日寇的事跡。
展覽的第二展區「血濃於水 烽火旌旗」聚焦港澳同胞在抗日戰爭中的貢獻。有親歷日軍侵華的香港長者,參觀時憶述兒時逃難情景,讚揚今次展覽令他「活到老,學到老」,了解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的抗日事跡。有中學生表示,從展覽中首次了解香港抗戰歷史,更理解和平來之不易。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期間,港澳同胞作為中華民族的成員,始終以各種形式積極參加抗戰,在中華民族抵禦外侮歷史上譜寫了光輝的一頁。著名的「秘密大營救」行動震驚中外,中共領導的東江縱隊成功將數百名文化界與愛國人士從日軍佔領下的香港轉移至內地後方,歷時11個月,未有一人傷亡。東縱港九獨立大隊神出鬼沒抗擊日寇,是香港淪陷期間唯一一支成建制、由始至終堅持抗戰的武裝力量。

學生:彌補課堂知識空白
「血濃於水 烽火旌旗」展區透過珍貴歷史照片、文獻資料與口述訪談,呈現當年港澳肩負的歷史使命,喚起觀眾對民族精神的共鳴。參觀者之一、87歲的梁先生接受訪問時憶述,當年日軍進攻香港時,年幼的他由母親背着,與大批市民一同由香港步行到廣州,耗時約一個星期才抵達目的地。他雖然對細節已記憶模糊,但強調抗戰回憶是香港集體記憶的一部分,「有時和朋友或同事聊天,都會提到那段歲月。」
他退休後多次參觀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探究香港抗戰歷史,今次展覽令他對香港在抗戰中的作用有更深認識,「以前了解得不太全面,今次看到展覽有很多新發現,亦有部分知識是來到這裏後才知道。」他希望年輕人更多地了解歷史,「有時我在村口遇見小朋友,還會和他們講抗戰的故事。」
民安隊少年團A中隊長官陳嘉浩表示,臨近9月3日的中國人民抗戰勝利紀念日,因此特意組織約20名成員到場參觀展覽,其中最年輕的成員僅12歲半,「就算在學校上中史課,可能也未接觸到這段內容,所以希望他們透過展覽作補充」。
成員之一的許恩寧表示,展覽不僅彌補了課堂歷史知識的細節空白,更透過珍貴史料與圖片,讓她對香港以及全國抗戰史有了更立體的理解。她坦言:「之前在學校上歷史課,沒有特別去講(香港同胞抗戰)這部分的內容,今(昨)天通過展覽,能夠詳細地深入了解到背後的故事。」透過展覽內容,她更真切體會到當年香港人民與日軍戰鬥的艱難與艱辛,也因此更加珍惜現今的和平生活。
來自寶覺中學、即將升中三的詹韞騫表示,印象最深刻的是展覽講述澳門在戰時成為「孤島」,內港成為難民與物資運輸的重要通道,「課本裏沒有這些內容,來這裏之後才真正認識到當時的局勢。」
歷史迷:戰爭離香港好近
市民李先生是歷史愛好者,平日會搜集抗戰時的第一手資料,他告訴記者,其伯父當年在香港遭日軍擄走當苦工,回家時僅獲些許米糧,而其父親因為戰亂而輟學,「父親那時年紀還小,只記得總要逃難,他經常告訴我,自己被日軍攪到沒有書讀。」
李先生說,自己童年時學校幾乎未曾教授抗戰內容,成年後觀看講述日軍在哈爾濱設立「731部隊」的電影《黑太陽731》,才直面日軍進行人體實驗的殘酷手段,「內容衝擊感很強,看完覺得好殘忍,才開始想了解更多。」而熱愛行山的他,發現香港有不少戰時的軍事設施遺跡,更曾在城門郊野公園發現當年的子彈殼,「那一刻我才意識到,其實戰爭離香港好近。」
「香港在這方面的歷史教育,曾經幾乎是一張白紙。」李先生說,今次的展覽內容詳盡,展品豐富,他期望未來能有更多同類型的展覽,讓新一代更深入了解香港抗戰的歷史。
外籍老師:有責任傳遞克爾抗戰故事
抗戰時期的中國戰場中,有許多國際友人的身影,美軍「飛虎隊」中尉唐納德·克爾在香港獲救的故事充滿傳奇色彩,令聽到這個故事的年輕一代印象深刻。

8月23日早晨,在香港一所私立學校教授小學英文的Kieran和教授中學英文的Chris,與唐納德·克爾的兒子戴維·克爾,一同踏上前往觀音山村某處炭窰洞的山路,重走當年克爾中尉的獲救之路。他們對此期待了很久,「很榮幸可以聽到戴維親口與我們分享那個時刻的感受,作為老師,我們有責任將故事和信息傳遞出去。」
來自英格蘭北部的Kieran是一名歷史迷。他告訴大公報記者,六年前,他在瀏覽記錄香港過往歷史的網站時,偶然看見克爾中尉的故事。當中有一段關於他藏身山洞的描述,引起了他的興趣。他多番尋找山洞的具體位置,並獲得了戴維的聯繫方式。戴維向Kieran承諾,下次回到香港時,可以一起去山洞內看看。「他還給我寄了一張地圖,我們之前也嘗試找過這個山洞,但沒找到。今天能跟戴維一起來到這裏,真的太不可思議了。」Kieran說。
「我們試着跟他聊了聊,好幾次他都說對故事的一些細節不太確定。」Kieran指,因為克爾中尉在20世紀70年代已經去世,所以在與戴維聊天的過程中,能感覺到戴維與他們一樣,都對過去的歷史充滿了好奇心。「他說如果有機會,肯定會多問問父親那段歷史。」Chris補充說:「我覺得這對學生來說也是很好的啟示。」
小小的炭窰洞藏在鬱鬱葱葱的山林裏,想要到達,必須經過長時間的跋山涉水。在山洞內,Kieran和Chris問及戴維第一次來到山洞時的感受,戴維說:「真的非常非常激動。因為,我父親描述過他躲在這個山洞裏的情景,這個山洞是他第一個真正覺得安全的地方。那是在躲避敵軍士兵三四天之後,他終於到了一個能稍微放鬆一下的地方。」Chris回憶指,戴維在山洞裏也說過,希望讓大家都知道這個故事,也讓大家記住戰爭。
盼修繕山路「讓更多人能去」
被問及與戴維交談之後有何感想時,Kieran和Chris說:「我們覺得自己也多了一份責任,因為戴維說不想讓這個故事隨着他們這一代人消失。作為老師、普通人,我們有責任把這個信息傳遞出去。」
Kieran還透露,他任職的學校創辦了校刊,旨在鼓勵學生進行課外活動。未來,他打算帶領校刊的成員到山上實地考察,到山洞裏拍攝一些照片,之後在學校搞個集會,或者在校刊上寫文章,讓更多的學生知道過往的歷史,銘記歷史。「我們都同意來到這裏有些費勁,但我們拍攝了照片,也在地圖上標下來,以後肯定能再找(這個山洞)。」Kieran和Chris還表示,樂於把去山洞的路修繕好,「我們挺想做這件事的,讓更多人能去,修條好走的路,把這兒變成一個旅遊景點。」
(來源:大公報 記者:李千尋、陸九如)
相關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