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聲|何建宗:傳承偉大抗戰精神 深化港澳青年家國情懷

文/何建宗

在抗日戰爭勝利八十周年之際,為厚植港澳青少年的家國情懷、深化國家歷史認知、提升愛國精神,8月21日,香港和澳門兩地特區政府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內設立了首個「港澳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基地選址於「七七事變」的發生地——盧溝橋附近,也是中國全面抗擊日本侵略戰爭的起點。基地內陳列了抗戰時期的重要歷史資料及物件,通過主持人的口述引導觀眾循序漸進地走入抗戰歷史,通過互動體驗觸摸歷史的脈搏。有港澳青年表示,通過基地內的展示,深刻了解到國家如今的和平與繁榮來之不易。

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共同的歷史記憶,彼時的香港是抗戰物資轉運的重要通道,數百個愛國團體在港成立,香港與內地人民並肩抵禦外侮,是連接香港與內地的情感紐帶和精神橋樑。回歸以來,香港在法治、經濟等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但新一代的香港青年對中國國情、國家歷史和民族精神缺乏全面的了解與認知。

近年來,特區政府持續深化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去年4月宣布成立了「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小組」,加強國家歷史文化和國情教育,傳承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而「港澳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設立,將為香港青年提供更多學習和了解國家歷史、文化的寶貴機會。中央港澳辦、國務院港澳辦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徐啟方在基地設立儀式上表示,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廣大港澳同胞素有愛國愛港愛澳的光榮傳統,這是「一國兩制」行穩致遠的重要基礎。香港青年是未來治理香港的主力軍,唯有加強香港青年對國家的認知,銘記民族的苦難與輝煌,提升對中華民族意識的認同感,才能抵禦錯誤思潮的煽動和侵蝕,從而培養起一代又一代對國家和香港有強烈責任感的香港青年,愛國愛港從來不是抽象的描述,是刻在基因的印記。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設立,豐富了香港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而實際上,內地還有更多多元化、創新性的愛國主義教育形式值得香港借鑒,例如河南鄭州的《只有河南·戲劇幻城》、重慶的紅岩紅沉浸式劇場、廣州的廣州起義紀念館等舉辦的「沉浸式」愛國主義主題劇場,擺脫傳統的固定舞台表演與觀影模式,打造3D背景,讓觀眾進入劇情,「身臨其境」地與愛國先烈們並肩抗戰,讓觀眾可以從抽象的抗戰歷史記憶變為「親身經歷」,以真情實感去銘記歷史,緬懷先烈。

香港有其獨特的發展歷程,承載了從古代漁港到國際都會,從英國殖民到回歸祖國的歷史記憶,可以借鑒內地經驗,將香港歷程與愛國主義教育相結合,打造專屬於香港的「沉浸式」愛國主義劇場。建議在部分博物館展廳、劇院舞台等藝術空間試行,邀請香港本地與內地藝術團體參與布景表演打造「香港故事·沉浸劇場」,鼓勵香港社區和大中小學生遊覽活動,強化青年的國家認同感,亦可以通過劇場打造香港紅色文旅品牌,帶動香港旅遊業消費。

(作者是「一國兩制青年論壇」創辦人兼主席、北京市政協委員)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點聲|何建宗:傳承偉大抗戰精神 深化港澳青年家國情懷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