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新聞報道】2025年上海合作組織峰會將於8月31日至9月1日在天津舉行。中國社科院教授、國際關係專家賀文萍近日對點新聞表示,這是中國第五次主辦上合組織峰會,也將是上合組織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屆峰會。屆時將有22位外國領導人應邀赴華參會。其中包括俄羅斯、印度、伊朗等9個上合成員國的首腦;柬埔寨、土耳其等7個上合對話夥伴國家的領導人;印尼、馬來西亞、越南等5個周邊國家領導人。此外,蒙古國總統也將作為上合觀察員國代表出席。從官方釋出的名單可以看出,上合組織的凝聚力和號召力越來越強,在國際舞台中的影響力和地位明顯上升,在國際事務中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
賀文萍提到,數年前在美國剛喊出「印太戰略」時,有些東南亞國家在中美之間的態度還比較模糊,試圖在兩大力量中找個「舒服」的位置,如今已明顯轉向中國,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還是經濟。中國和東盟的貿易額,10年前還不到4000億美元,去年已高達6.99萬億,更重要的是合作的深度,中老鐵路一開通,老撾就從「陸鎖國」變成了「陸聯國」,雅萬高鐵則將雅加達到萬隆的路程從3小時縮短到40分鐘。比起只喊口號的某些國家,中國給出的都是實打實的東西。
「當一個國家的經濟與另一個市場綁的越來越緊,光靠軍事威脅,是沒有震懾力的。」賀文萍指出,這次中國舉辦上合組織天津峰會,東南亞國家打破慣例高規格出席,更像是把集體選擇擺到了明面上。其實,中國和東盟的關係這些年一直在往上走,彼此的合作也早已不局限在修路建橋,如今的深度綁定模式更讓誰也離不開誰。
提到香港在其中的機遇,賀文萍認為,首先香港自己本身就是一個「大平台」,擁有國際化、專業性強等多個優勢,尤其在「一國兩制」的政策下有更多的包容性,比如全球首個專門通過調解解決國際爭端的政府間法律組織——國際調解院,就設在香港;其次,香港可以在各種區域合作裏發揮粘合劑作用。
賀文萍還提到,香港可以用好粵港澳大灣區的紅利,與深圳等高科技發達的城市聯動,在經濟轉型的過程中,與東盟等國展開新的合作點。同時,還可利用其自由港的地位,成為中國與其他國家的轉口貿易集散地,當好「前哨」。
(點新聞記者朱燁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