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大新課程設「100小時實習」成學生畢業難關?負責人回應

香港教育大學。(點新聞記者裘真攝)

【點新聞報道】為配合政府大力推行「留學香港」品牌,吸納更多優秀國際人才赴港求學,本地大專院校近年開設不少新興專業,香港教育大學健康與體育學系遊戲治療與身心健康社會科學碩士專業課程便是其中一個。首屆學生於2024年9月入學,吸引來自本港、澳門及內地的學生入學,不少學生在社交平台積極分享自己的就讀體驗,均表示有所收穫,部分學生則就實習安排問題感學校支援不足。

該課程負責人近日接受點新聞採訪回應,學校高度重視學生的專業知識技能培育,同時積極為學生銜接並適配實習機構,未來學校將持續檢討課程設計,確保學生獲得優質培訓,為香港培育更多優秀遊戲治療專業人士。

學校官方信息顯示,該課程的主要對象是希望從事遊戲治療及促進健康相關工作的學生。目前該碩士項目銜接英國遊戲治療協會(PTUK)課程,學生完成所有課程後可獲得PTUK認證的遊戲治療執行師資格(Certified Play Practitioner),及教育大學認證的遊戲治療及身心健康社會科學碩士學位。根據課程設計,該課程總學分為24學分,其中實習部分佔6學分,按照PTUK要求,學生需在督導(supervisor)一對一指導下完成100小時的實習時數,方可獲得相應學分並獲得遊戲治療執行師資格。

有學生向點新聞透露,原課程承諾提供足夠100小時的實習個案,惟部分學生於首學期實習時數未達標,直至2025年4月更需學生自行尋找實習機構,部分非粵語學生更面臨溝通困難。學生表示若未能完成實習,或導致延遲畢業並補交近3萬港元學費,質疑學院支援不足。 

課程負責人、助理教授鍾明恩博士接受採訪時解釋,遊戲治療在香港仍屬新興領域,實習機構(小學、非牟利機構等)都是教員用長時間建立信任,來提供學生實習機會。作為2024年新設課程,課程承諾安排學生與實習機構對接,但極少部分學生因為學習文化不同,而未能獲得實習機構延續實習時數,因而未能在預計學期內完成實習目標。基於上述情況,有關課程已作出調整,讓新學員盡快適應,包括擴大合作實習機構,積極對接本港實習機構等,以供學生完成100小時要求實習時數,確保課程質素獲得肯定。

課程負責人、助理教授鍾明恩表示正積極對接本港實習機構。(點新聞記者劉妍伶攝)

學院承諾為學生對接首次實習機構,機構個案數量足夠滿足學生的實習時數。鍾明恩亦強調,學院注重培育學生的專業知識,亦十分重視與實習機構的合作機會,學院與實習機構保持密切溝通,學院、實習機構與督導形成三方意見,適時關注學生的實習進展,「若我們發現學生專業知識及溝通能力有所欠缺,未有很好掌握治療方法,無法勝任實習工作,便會考慮暫停其實習時數,待其重溫專業課程後方可繼續」。鍾明恩進一步說明指,班上40名學生僅2名學生面對實習困難,相信絕大多數學生都能符合要求按時畢業。

至於非粵語地區學生的語言問題,鍾明恩則認為影響不大,「最重要是學生質素及是否熱心想要去完成實習,尤其近年不少從內地轉學香港的小朋友,較多因適應不同環境、家庭因素而產生的情緒問題,都需要遊戲治療支援。」鍾明恩強調,學院會持續檢討課程設計,確保學生獲得優質培訓,為香港培育更多遊戲治療專業人才,目前2025學年新生已提前至8月中旬開課,以便盡早適應本地實習環境。此外,學院將招募更多本港專業督導,實現與學生面對面支援輔導的教學目的,並建立「學院—實習機構—督導」三方溝通機制,以監察學生實習進度。  

課程設計以專業培訓為基礎,因此學生需達到100小時的學習目標以獲得專業資格。課程主管強調,這樣的一個實習經驗,有助畢業生將來就業及為兒童提供專業而有效果的情緒支持,而提升信心,亦是僱主對畢業生的一個品質保證。

鍾明恩透露新學年學生更趨國際化,已有一名菲律賓學生入讀,未來學院亦持續與PTUK(國際遊戲治療協會)合作,確保畢業生符合「認證遊戲治療執行師」(Certified Play Practitioner)資格,以提升學生專業競爭力。

(點新聞記者劉妍伶報道)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教大新課程設「100小時實習」成學生畢業難關?負責人回應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