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陳術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9月3日北京將會舉行盛大閱兵。昨日(20日)國新辦就閱兵準備工作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活動將按照閱兵式、分列式兩個步驟進行,時長約70分鐘,據悉,今次閱兵將集中展示解放軍力量結構新布局,同時所有受閱武器裝備都是國產現役主戰裝備,是繼2019年國慶大閱兵後解放軍新一代武器裝備的集中亮相。一個國家的實力,離不開強大的軍事建設,中國在軍事、經濟、文化等都培養出深厚實力,今日以強軍建設,守護着14億人的家園。
9月3日進行的大閱兵,新型武器多、作戰主體多、先進設備亦多,將有陸上、海上、空中系列無人智能和反無人裝備,以及網電作戰等新型力量受閱,比如新型無人機、定向能武器、電子干擾系統等,都展示出我軍新域新質戰力。另外,受閱裝備以新型四代裝備為主體,比如新型坦克、艦載機、殲擊機等,按作戰模塊進行編組,展示解放軍體系作戰能力。由於現代戰爭也是無人機戰、訊息戰、科技戰,所以這次閱兵的武器信息化、智能化程度亦較高,充分體現解放軍適應科技發展和戰爭形態演變、打贏未來戰爭的強大能力。
有軍事專家指出,本次閱兵的所有武器都是立足於國產,而且更多是新型武器裝備,這體現了中國有完整的軍工體系,科技、軍力都不斷提升;如果某些武器裝備要依賴其他國家,那麼戰爭就沒法打了;另外,今次閱兵無人裝備也是重點,無論是空中、陸地、海面以至水下,都能夠體現在今次閱兵,未來的戰場是「有人無人」相結合的戰場,當中又涉及人工智能,中國在這些方面都有自主能力,讓無人裝備具備更強大的戰鬥力和保障力。
在抗戰勝利80周年之際閱兵,具有跨越歷史的時代意義。當年中國發展未夠強,被日本侵略期間,更發生過不少國人被屠殺的慘劇。時光過去了80年,今日中國已非當日中國,我國不但有了自主的武器,有了自主的系統,更有一套自主的軍工體系,雖然今日亞太普遍和平,但強軍強兵,就是保家衛國的最有力強盾。在大閱兵臨近之際,我們要回顧過去的歷史,再看國家今日的強大,反思和平來之不易,必須全力捍衛。
閱兵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作戰局少將副局長吳澤棵表示,35年來,中國維和部隊逐步走向科學化制度化軌道,形成符合國際標準、具有中國特色的原則政策和行動指南,實現了力量構成從單一軍種向多軍兵種拓展、任務類型從支援保障向綜合多能轉型、行動目標從監督停火向持久和平延伸,為世界和平作出了重要貢獻,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中國對多邊主義和聯合國憲章宗旨與原則的堅定支持,彰顯了中國軍隊和平之師、正義之師、文明之師的良好形象。
過去數十年,我國已經建立出多軍兵種的軍隊,竭力維護多邊主義、世界和平,中國軍隊既是和平之師,也是正義以及文明之師。近期,有國家有意無意地忽略過往的侵略歷史,但銘記歷史,其實就是要銘記教訓,中國全國上下並沒有忘記被侵略過的歷史,但我國所採取的手段不是報復或侵略,而是富國強兵,自強不息,以堅實力量,守護國家以至地區的和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