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言深聲|建立「高風險照顧者資料庫」 全力支援有需要照顧者

文/梁秉堅

本月初,深水埗發生一宗疑似照顧者不堪壓力的慘劇,一名有精神病紀錄的女子,疑因壓力在住所殺死母親以及患有唐氏綜合症的親弟,事件不但再次引起社會關注照顧者壓力爆煲的問題,如何更好地支援照顧者,也成為社會必須正視的課題。特區政府最近推出「動態高風險照顧者資料庫」試點計劃,將拓展至全港18區,若能配合多方合作,全方位掌握照顧者資料,做到「未出事,先介入」,相信照顧者慘劇個案也有望減少。

勞工及福利局副局長何啟明日前表示,特區政府上月起在沙田及觀塘實施的「動態高風險照顧者資料庫」試點計劃,將拓展至全港18區,並會安排關愛隊上門探訪獨居及雙老家庭;長者是政府精準扶貧策略中的特定群組,希望以更多科技及人力資源協助照顧他們,沙田區內尤多獨居長者,在政府試行建立的「動態高風險照顧者資料庫」中,沙田區關愛隊的獨居及雙老長者探訪名單超過4000人。

面對照顧者的問題,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主席林正財就表示,深水埗母子倫常弒殺案中,疑兇本身是病患者,但要照顧母親及唐氏綜合症弟弟,導致壓力爆煲;政府正努力尋找出這類型高危照顧者,當中資訊和數據互通很重要,香港有數以十萬計的照顧者,政府需要加強照顧者的情緒支援,建議參考新加坡的做法,加強醫管局與政府不同部門之間數據互通,找出高危家庭及照顧者。

要服務好照顧者,必先找出有需要協助或高風險的照顧者,過去的方法或有點被動,根據政府推出的「動態高風險照顧者資料庫」試點計劃,以及林正財提出的政府部門數據互通,筆者建議,特區政府部門之間、社福機構以至關愛隊,可以組成一個照顧者支援網,把政府、社福組織、關愛隊以至民間資訊匯聚起來,建立一個更全面的照顧者資料庫,一旦發現有照顧者因照顧家人而壓力過大,就及早介入及支援,既拯救一個家庭,亦有效地防止慘劇再發生。

要做到這一點,需要社會各方都「主動多走一步」。現時,關愛隊在探訪時,發現照顧者有沉重壓力,已有轉介個案予社工或政府社福部門的機制,未來可以加強與部門反饋案主最新情況的流程和應對步驟,並加強探訪、支援次數;此外,當長者、長期病患到公立醫院覆診時,若醫護人員發現病人需要進一步支援,也可以聯絡社福機構或各區福利辦事處或關愛隊等,以提供360度的關愛支援。同樣重要的是,各界有的照顧者資料,應該由政府特定部門同時掌握,部門、機構的資料都更清晰,自然會更了解如何在緩急輕重之下,優先支援有急切需要或高風險的照顧者。

現時,香港亦如其他已發展地區一樣,面臨人口老化的問題,在可見將來,照顧者、被照顧者的數目還會繼續增加,這除了考驗本港醫療、社會福利資源的壓力,如何做到「適切介入、防範意外」,是一樣重要的社會問題。根據筆者服務社區多年的經驗,其實照顧者、照顧者的親朋,一樣擔當着重要角色,如果大家發現身邊有需要支援的個案,不要認為事不關己,應該多行一步,勸導照顧者們及早求助,在一個有愛、互助的社會,辦法總比困難多。

(作者為新家園協會社區發展總監、深水埗區議員、註冊社工)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良言深聲|建立「高風險照顧者資料庫」 全力支援有需要照顧者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