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8月16日,「中國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繪畫大賽」暨「第二屆灣區兒童繪畫大賽」獲獎作品展開幕儀式暨頒獎典禮在元朗大會堂舉行。本次活動以「童筆繪非遺」為核心,匯聚政商學界嘉賓、藝術權威評委及數百名獲獎師生代表,既通過畫作展覽展現非遺當代生命力,更以多元互動推動非遺走進青少年生活,成為全球非遺傳承的生動實踐。
本次活動特邀嘉賓包括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副局長胡健民,中央駐港聯絡辦宣文部文藝處副處長艾希繁,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沈豪傑,立法會議員梁子穎,元朗區議員李靜儀、屯門區議員林的徽,元朗民政事務處聯絡主管曾威海等,諸位嘉賓親臨指導。

胡健民在致辭中指出,香港是國際大都會,極具條件將中國文化藝術傳播至世界,香港作為橋樑,既能深植中華文化根脈,又能與世界各地接軌,這類以兒童為橋樑的非遺傳承活動,正是發揮這一優勢的生動實踐。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沈豪傑亦談及非遺傳承,他提到書法、京劇等非遺是人類文化瑰寶,面對傳承困境,認為本次繪畫大賽以畫筆勾勒非遺的抽象視覺形象,為年輕一代認識、喜愛非遺提供了絕佳路徑。
開幕式展演以「非遺年輕化」為亮點。歌手蔡港評Kobbie攜全新單曲《Baby Baby》登台,展現灣區青年活力;香港客家人文化協會帶來的「麒麟獻瑞」表演更引全場矚目——香港知名黃柏仁師傅帶領一眾「小師傅」(年齡從幾歲到十多歲)呈現,孩子們身着迷你麒麟服,隨鼓點騰躍擺尾,「採青」時的專注、擺尾時的靈動,讓嘉賓真切感受到非遺在少年中的生命力。
本次活動從1000份參賽作品中精選300份優秀及得獎作品展覽,參與者來自中國多省市及美國、法國、新西蘭、日本等國家,中國台灣地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及粵港澳大灣區亦有眾多作品入選,展現非遺文化的全球影響力。其中,灣區聯動成效顯著:支持單位佛山市文化館組織多地學生參賽,促成多份嶺南特色作品脫穎而出——或以醒獅、粵劇臉譜為創作對象,或融入鑊耳屋、龍舟競渡等民俗元素,筆墨間盡展嶺南文化底蘊。
頒獎典禮上,各組別金獎作品亮點紛呈:幼兒組杜玟雨《踩蘆笙啦》、梁心《回味新加坡美食》以稚趣筆觸勾勒民俗;兒童組何承鍰《番禺沙灣飄色》、羅藝蓓《霓虹技藝》、尹佳傑《穆桂英掛帥》展現對非遺的多元理解;少兒組彭卓敏《雙獅舞嶺南》、任梓溪《非遺匯》、林姍慧《皮影:歡天喜地》直抒對傳統文化的熱愛。
活動不止於展覽與頒獎,更搭建「非遺零距離」實踐平台。頒獎典禮後,香港客家人文化協會開設「麒麟舞教學體驗班」,此前登台的「小師傅」化身助教,與黃柏仁師傅一同教參與者擺麒麟頭、走基本步法;同步開設的「非遺體驗工作坊」中,少年兒童敲鑼打鼓感受民俗聲韻,家長與孩子攜手製作客家茶果,體悟飲食文化溫度。現場參與者與義工紛紛表示,在互動中真切感受到了非遺的活力與溫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