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追蹤|特朗普又見澤連斯基 俄烏戰爭有望終結?

文/張永恒

這幾天,79歲的美國總統特朗普,成了世界上最忙碌的老人。當地時間8月15日,他與普京在阿拉斯加舉行峰會後,18日下午1時,他又一次在白宮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會談。這是澤連斯基今年2月在白宮與特朗普發生爭吵後「再入虎穴」。

有人說,特朗普縱橫捭闔於俄烏和歐洲諸國,斡旋期間,是為了想得到今年的諾貝爾和平獎。不過筆者認為,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為了俄烏戰爭盡快結束而奔走,一是他競選時誇下了海口,說自己上台後「24小時內結束俄烏衝突」,結果碰了一鼻子灰;第二,更重要的是,維護美國超級大國的形象,特朗普可以沒有面子,美國不能說了不算。

戰爭,意味着流血和犧牲;戰爭多持續一分鐘,就可能會有更多的士兵和平民失去生命。

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裏人。

俄烏戰爭已持續三年半,數十萬人傷亡,數百萬平民流離失所,城市化為廢墟,而國際社會的斡旋卻始終未能真正終結這場悲劇。

特朗普與普京的會談被外界視為試探性接觸,雙方可能就停火框架、領土爭議等交換意見,但未公布具體突破。而隨後與澤連斯基的會面,則更多聚焦於軍事援助與戰後重建承諾。歐洲國家在戰爭中扮演了複雜角色——既提供武器支持烏克蘭,又因能源依賴與經濟壓力對制裁俄羅斯搖擺不定。德、法等國試圖平衡「援烏抗俄」與「避免戰爭擴大化」的矛盾,但內部意見分裂削弱了歐盟的整體立場。

然而,外交場合的握手與聯合聲明,往往掩蓋不了戰場上的殘酷現實。戰爭仍在持續,雙方並沒有停火。據說在普京與特朗普會晤之前,為了顯示自己的實力,在談判桌上拿到更多籌碼,俄羅斯一方還加快了攻勢。即便會談釋放樂觀信號,俄烏雙方的核心訴求——烏克蘭的領土完整與俄羅斯的「安全保障」仍難以調和。戰爭能否盡快結束,不取決於某次峰會,而取決於各方是否願意為和平而非勝利讓步。

戰爭讓俄烏雙方均付出慘重代價。烏克蘭方面,為了一個空頭的「加入北約」的安全承諾,導致超過30萬軍人傷亡,近千萬人流離失所,GDP腰斬,基礎設施遭受系統性破壞;俄羅斯則承受了國際孤立、經濟衰退與數十萬士兵死傷。戰爭的直接承受者是普通士兵與平民,而政治領袖們卻在談判桌旁計算着地緣利益與選舉籌碼。

這種割裂自古有之。高適《燕歌行》中「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的諷刺,今日依然適用。當年輕人在戰壕中血肉橫飛,政客們卻在鏡頭前宣稱「歷史性突破」;當平民在廢墟中掙扎求生,軍火商的股票卻屢創新高。戰爭的荒謬性,正在於其代價與收益的極端不對等。

21世紀的戰爭並未因科技進步或全球化而消失,反而因大國競爭、民族主義、資源爭奪而變得更加複雜。俄烏戰爭的根源,不僅是領土糾紛,更是北約東擴與俄羅斯帝國心態的結構性碰撞。

俄烏戰爭必須盡快畫上句號。每一分鐘的拖延,都意味着更多生命消逝。國際社會應該施加更多實質性壓力,以促成和談;俄烏雙方需接受「沒有完美勝利」的現實。

和平,不是政客的獎盃,而是人類共同的責任。唯有將生命置於地緣利益之上,才能讓「戰爭的終結」不再是口號,而是歷史的必然。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熱點追蹤|特朗普又見澤連斯基 俄烏戰爭有望終結?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