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擬年底推精神健康應急機制框架 及早介入支援

圖為「照顧者支援專線」中心的運作情況。(資料圖片)

香港近日發生多宗涉及照顧者的慘劇,特區政府對此高度關注,並已採取多項措施。特區政府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昨日(16日)表示,照顧者資料庫試行計劃通過香港醫院管理局與特區政府社會福利署跨部門數據互通,識別高危照顧者家庭個案,計劃展開首月已識別70宗,其中兩宗獲緊急支援。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主席林正財透露,特區政府計劃年底推出精神健康應急機制框架,預防和及早介入相關個案。

孫玉菡昨日在接受電台訪問時表示,特區政府推出照顧者資料庫試行計劃,旨在及早識別高風險個案並提供適切支援,推行首月已識別70宗高危家庭個案。

孫玉菡表示,特區政府推出照顧者資料庫試行計劃,旨在識別高危照顧者家庭個案,推行首月已識別70宗,其中兩宗獲緊急支援。圖為照顧者在推着坐輪椅的長期病患者乘坐的士。(資料圖片)

關愛隊訪公屋長者戶 轉介社署約百宗個案

該計劃首階段預計涵蓋約9,000名領取低收入照顧者津貼人士,並將逐步擴展至逾百萬名長者及其他有需要群體。政府同時推行關愛隊探訪公屋長者戶先導計劃,沙田及觀塘兩區於一個月內已探訪1,500戶,轉介約百宗個案予社署跟進,以確保長者得到適切支援。

林正財昨日接受另一電台訪問時表示,如何識別及接觸高危照顧者,是特區政府面臨的一大挑戰,「香港有數十萬甚至上百萬名照顧者,如何能找出及接觸這類高危人士,令他們願意接受政府服務,這方面香港仍在建構中。」由於涉及私隱問題,政府需與市民及私隱專員充分討論,以確保數據在不同部門間互通。

他舉例說,現時社署提供的多項服務,如家庭及長者服務、精神復元人士或智障人士復康服務等,加上醫療以至房屋及一些經濟援助,可能涉及10個至20個不同政府部門或單位,「在實際推行時會涉及技術性問題,因為在服務者簽署的同意書當中,有關取用數據定義較狹窄,政府正與私隱專員討論有關議題。」

林正財倡樂齡科技助解獨居雙老長者問題

對近期接二連三揭發獨居長者在家離世無人發現的個案,林正財重申,由於數據未能互通,難以找出這些高危長者,如何能夠找出他們是一項挑戰。他認為可以多從科技角度去想辦法,如樂齡科技完全無私隱問題,若探測長者有異常時會即時通知後台作出支援,可探討利用平安鐘網絡開展,做到「平靚正」及入屋,相信可以幫助解決部分獨居及雙老戶長者問題。

他認為有了科技,網絡又建立得好, 整個機制建立起來,就可以主動出擊,找到有需要幫助的長者出來,加上利用人工智能(AI )可以知悉長者的生活習慣,感應到有否狀況發生,利用科技配合傳統上門服務,若配合得到,相信可以幫到很多長者。

林正財又透露,政府計劃於今年底推出「精神健康二級三層應急機制框架」,旨在預防及識別精神健康挑戰個案。一間大學已受委託進行相關研究,預計年底前公布框架詳情。他強調,該機制需在不同場景下建立,以實現預防及及早介入的目標。

在學童精神健康方面,林正財表示,香港有精神健康問題的學童比例不斷上升。他引用研究結果指,本港學童睡眠時間及運動量不足,僅約3%學童達到世衞建議的運動量,而社交媒體對學童的負面影響日益增加。林正財建議政府應檢討學童使用社交媒體的指引,加強家長教育,並與社交媒體營運商討論篩查措施,防止青少年過早使用相關平台。

(來源:香港文匯報 記者:唐文)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港擬年底推精神健康應急機制框架 及早介入支援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