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新聞報道】香港賽馬會「何以中華」文化大使計劃的成果展——中華文化嘉年華於今日(15日)至18日在中環大館檢閱廣場舉行,活動免費向公眾開放,設有多元化的互動體驗展位,同時獻上多場精彩的中華傳統文化藝術表演。


據團結香港基金代表介紹,該計劃於2024年推出,為期3年,目的是讓學生參加不同的實踐項目後,將其所學知識在社區中推廣,「我們希望給學生提供認識中華文化的機會,通過講座、工作坊等活動讓他們獲得動手的體驗,同時感受在普通課堂內學不到的知識。我們整個計劃分4個層次,即先學習和實踐,然後挑選出179個優秀學生作為『文化大使』進行重點培訓,最後讓學生代表和文化類的專業團體一起參與嘉年華活動,令更多人參與到中華文化的體驗中。」



在嘉年華現場,可以看到多個展示中華傳統文化的工作坊及攤位,涵蓋不同傳統技藝,如剪紙、拓印、茗茶等,讓參與者將能近距離接觸並學習這些技藝的精髓,感受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

可立中學教師董志豪認為,新一代年輕人對傳統文化認識不夠,作為中國人應主動傳承中華文化,透過這個活動,學生能在實踐中結合並運用課堂所學知識,同時,因為部分教師對於中華文化領域未必十分專業,這個活動能很好地彌補課堂教學中存在的遺漏。
可立中學學生柳宇鈞一直對中華文化和傳統陶瓷藝術十分感興趣,他指出,「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因此想通過這個計劃去深入學習,我參加了陶瓷工作坊,從中學習到了陶瓷的歷史發展、花紋象徵、深層寓意等,體驗十分難得。」

國風雅集香港漢服文化協會是參與嘉年華的專業團體之一,會長陸思敏表示,這個活動能加深大眾對漢服文化的認識,「平時大眾對於漢服的認知也許停留在寬袍大袖,但其實傳統的衣服也是分天時穿的,例如是次活動正值盛夏,我們選出來供參與者體驗的衣服就是偏清涼的款式。希望通過今次活動,推廣漢服穿搭到大家的日常生活,讓更多人體驗中國傳統文化。」


此外,大會亦安排了一系列傳統中華文化藝術表演,包括中樂演奏、皮影戲、國粹雜耍、中國舞及漢服展演秀,參與者可在遊玩中認識中華五千年歷史文化,加強對國家的認同感,促進文化自豪感的建立。
(點新聞記者梁譯尹報道)
相關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