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真D|口岸規劃要有前瞻性

文/黎岩

保安局局長鄧炳強率領特區政府代表團,與深圳市政府副市長羅晃浩率領的深圳市政府代表團,昨日在深圳市舉行「港深口岸規劃建設工作專班」會議,持續推進口岸規劃及建設工作。兩地團隊在會議上商討陸路口岸建設事宜,包括就皇崗口岸及沙頭角口岸重建項目,以及文錦渡口岸食物管制功能轉移等事宜通報進展及交換意見。隨著粵港澳大灣區深度融合發展,口岸通關能力已然成為制約融合發展的一大瓶頸,因此,如何勇於創新敢於突破,前瞻性佈局口岸及創新通關機制,已經成為深化灣區融合發展的焦點之一。

港深口岸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交通樞紐,是兩地經濟往來的重要通道,更是香港特區對接國家發展規劃、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橋樑。期望積極爭取中央的大力支持,通過專業的規劃和高效的管理,為兩地居民和企業提供更便捷的窗口,讓口岸成為融合發展的加油站,而不是制約融合發展的腸梗阻。

當前,深港七大陸路口岸在非節假日時段基本上能夠達致暢通。但在節假日繁忙階段,出入口岸則大排長龍,市民遊客叫苦不迭。以開通只有五年的蓮塘口岸為例,主要提供旅客和客運車輛的通關服務。因其與深圳地鐵2號線相連,兼且在香港一側配有大型旅遊巴士停車場,及長者轉乘巴士享有2元優惠,往返一趟能較羅湖、福田口岸節省約50元,深圳一側更有物美價廉的餐飲服務,因此,吸引大批市民及遊客出入境。單日30000人次的原設計通關能力,最高已經突破11萬人次,周末基本保持8萬人次左右的客流量。蓮塘口岸成了5個口岸中唯一出入境人次超出設計或預期的口岸。結果是過關時間由平日的15分鐘大幅增至1.5小時。顯見原規劃設計嚴重滯後,缺乏前瞻佈局,造成了今日客流阻塞的被動困局。

而且,隨著本港人口的持續老化,港人選擇前往惠東沿海養老的人口比例亦會持續增加,以惠東十里銀灘為例,單是這個單一的人造新市鎮,就已經匯聚了超過30萬港人,且隨著惠東樓市斷崖式下跌,由高峰期的每平方米逾萬元直線下降至目前的兩三千元,預期將有更多的港人選擇前往該區購房養老或度假。

因此,長遠而言,在積極規劃橫跨深港東部海域的海上通道,包括早日開通海路運輸及規劃興建連接香港及惠州東部跨海大橋的同時,短期內啟動深港協同機制,改建擴建蓮塘口岸,提升通關能力已是當務之急,更是可行選項。

蓮塘口岸(香園圍口岸)香港一側的規劃設施相對完善,具備擴大通關能力的客觀條件,若能積極考慮興建連接上水或粉嶺站的鐵路支線,則將能夠有效化解客流難題。目前最大的問題就出在口岸跨境連廊及深圳一側因為早期規劃嚴重確失造成的腸梗阻。深圳蓮塘口岸出入通道僅為能容納單人通行的扶手梯及十分狹窄的樓梯,已經成為口岸通關的最大障礙。

其實,問題並非沒有解決的途徑。一方面要充分利用香港一側十分空曠的出入境大堂,另一方面,增設連接深圳一側至蘭亭大廈的出入境新連廊,將出境旅客分流至蘭亭大廈。若果改建蘭亭大廈存在實際的難度,也可以考慮將出入境連廊加設在蓮塘口岸大廈與蘭亭大廈中間的停車入場出入通道上蓋。如此,在不影響兩座商業大廈實際運作的情況下,能夠將出入境遊客直接分流,避免出入境旅客擁堵在蓮塘口岸狹窄的單人行通道。

其實,若論便捷,港人出入深圳當然首選是羅湖口岸與福田口岸,始終,這兩大口岸更接近深圳市中心區。但正如上文提及,香港人口老化已是一個不爭的發展趨勢,北上消費北上養老也將是一個必然的選擇。而惠東綿亙數百里的壯美海岸線,以及已經形成的十里銀灘、小徑灣、水榭灣、巽寮灣、富力灣等港灣,已經吸引了大批的港人買房租房進駐。

統計數據亦顯示,目前全港約150萬長者中,大約有三分之一即約50萬人在惠東沿海地段購房租房或暫短度假,且有關情況將會持續。長者在惠東養老唯一擔心的只是求醫相對不便,隨著灣區融合發展,有朝一日惠東醫療規模及水準能有符合港人期望的大幅提升改善,相信會有更多的本港長者選擇在惠東沿海養老。因此,擴建蓮塘口岸及興建東部跨海大橋,應當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深度融合發展的當然選擇。

另外,有鑒於現今大數據等創新科技的飛速發展,配合大數據雲計算模型,在持續推動「一地兩檢」通關模式的同時,應充分探索「一國兩制」下的跨境通關模式,積極考慮試點推出「兩地一檢」模式,即單方檢驗放行模式,在「一國」框架內,管物不管人,分階段逐步實施國民有序自由流動,至少單方面實施港人出入內地之有序自由流動。

總之,粵港澳大灣區深度融合發展既是國家發展戰略,更是全球經濟融合發展的大勢所趨。口岸應該成為推動融合發展的加油站與助推火箭,而不應是窒礙流動的瓶頸,所以要有前瞻性規劃,突破性思維,創新性視覺,在緊守國家安全南大門的同時,為融合發展創造寬鬆順暢、暢通無阻的便捷通道。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講真D|口岸規劃要有前瞻性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