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關品方
區塊鏈應用可定義為對以區塊鏈技術為核心組件的系統的使用和參與,由特定的前因驅動,可產生多樣化結果,涵蓋對系統生成資訊的使用以及與系統本身的互動。相當技術性,但沒有更簡潔的解釋了。一般人經常的說法,區塊鏈技術可做到例如「去中心化」、紀錄不可篡改、永久儲存流傳、碎片化資訊可重新組合、數據可互相核證、用戶可以用密碼鑰匙串重新組合讀取等,是區塊鏈應用的特徵和效果。
區塊鏈技術的應用並不限於金融,更多地可以用於公共管治以提升政府的效率。通過區塊鏈技術應用的行為,可發生於個人、組織或社會層面。區塊鏈的使用可以分為三種類型:作為數字資產的使用、作為制度機制的使用、作為數字基建的使用。
應用在國家貨幣(法定貨幣)就是數字人民幣(e-CNY),是中國政府利用區塊鏈技術發行的法定數字貨幣。貨幣國際化本身是一個受經濟、政治、社會及軍事多重因素交織影響的過程,它的發展速度長期滯後於經濟金融全球化的步伐,是一個「慢變量」。技術領跑在前頭,產品被市場驅動而跟進起跑,監管要緊密地尾隨其後。技術進步帶動社會變遷,就是這個意思。
筆者經常重複的一個觀點是,現階段儘管美元和美債的國際影響力呈現削弱態勢,但不可否認仍然在國際金融體系中佔據重要地位。為了全球化經濟活動(國際貿易和投資)的穩定發展,要避免顛覆性的改變,要一步一步來。「去美元化」的說法有誤導。正確的說法是改變美元單邊主義的現狀,要有幾種主要國際貨幣分享全球貨幣的天量蛋糕,客觀上美元和美債已經不可能定於一尊。
美國政府出於對維護自身利益的考量,一定致力繼續維持美元的地位(否則怎能夠有效地制裁別國?)和美債的需求(印刷欠單《IOU》到處兜售是一本萬利的生意)。
美國《天才法案》試圖將穩定幣納入美國的國家戰略軌道,以維持美元和美債在全球貨幣體系中的主導地位。首先是美元信心本位制,其次是從美元衍生出美債,再其次是容許發行以美元(美債)錨定1:1等值的美元穩定幣。三重架構。
筆者認為,全球主要國家和集團(大塊頭經濟體)的策略是亦步亦趨,其實不希望美元太快地走向崩潰。特朗普顯得手忙腳亂,是基於美國金融寡頭利益壟斷階層的利益考慮,飲頭啖湯,維持霸權。不少美國科技巨頭和軍工企業現正磨拳擦掌,爭相準備發行美元穩定幣。
在這國際背景下,香港特區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本就具備發達的金融市場和活躍的金融機構,率先通過《穩定幣條例》,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傳統金融機構參與穩定幣市場的顧慮,可以吸引更多穩定幣創新機構參與、提升香港在穩定幣市場的地位和影響力,在競爭中取得先發優勢,同時助力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數字人民幣,即e-CNY),依託「金融場景拓展」和「科技創新驅動」雙引擎,逐步提升國際貿易和投資對人民幣清算結算的接受度和認可度。有關人民幣國際化的好處,筆者另文再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