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新聞報道】A股今日(13日)全線走高,滬指8連陽續創階段新高,創業板指大漲近4%;全A成交額突破2萬億元,為2月27日以來,時隔114個交易日首次。全市場超2700只個股上漲,百股漲停再現。港股亦大幅拉升,恒生指數漲超2%,恒生科技指數漲超3%。
具體來看,滬指盤中強勢拉升,一度逼近3700點,創2021年12月以來新高;深證成指、創業板指均創近一年新高。截至收盤,滬指漲0.48%報3683.46點,深證成指漲1.76%報11551.37點,創業板指漲3.62%報2496.5點,滬深北三市合計成交21756億元(人民幣,下同),較此前一日增加約2700億元。
滬深兩市表現強勁,融資融券餘額出現快速上升。據統計,融資融券餘額時隔十年再次回到2萬億元以上。上一次達到這一水平是在2015年大牛市5000點的頂峰。那麼,兩融餘額的突破是否意味着市場見頂?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指出,當前市場總市值已突破100萬億元,儘管上證指數僅有3600多點,但總市值已超過2015年5000點時的水平。這主要得益於過去十年新股的大量上市,市場市值得以擴大。同時,投資者整體資金量與2015年相比顯著增加。因此,兩融餘額的突破表明投資者信心回升,但並不意味着市場必然見頂。
上半年GDP增長超預期 兩融餘額創新高
2025年以來,儘管面對外部衝擊加劇、內部增長放緩,內地各行業仍保持穩步增長。上半年GDP同比增長5.3%,超過年初預定的5%左右目標,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宏觀基本面具有較強韌性。上市公司盈利當前處於下行周期尾聲,部分產能過剩行業通過去產能提升價格表現,一系列政策措施有望改善上市公司下半年盈利情況。當前市場已逐步開啟一輪慢牛行情,其持續時間可能較長,上漲節奏不會像2015年那樣迅猛,更利於投資者把握機會,快牛、瘋牛行情中,投資者往往難以把握機會,甚至可能在大起大落中遭受較大虧損。
楊德龍表示,除兩融餘額突破2萬億元外,市場日成交量也逼近2萬億元,顯示場內交投活躍。新基金發行量明顯回升,去年同期新基金發行困難,而近期單只基金發行額超過10億元的情況越來越多,這說明市場賺錢效應已吸引居民儲蓄向資本市場轉移,帶來新的增量資金。過去幾年居民儲蓄增長達到160萬億元,但利息收入較低。推動居民儲蓄轉向資本市場,既能帶來增量資金,也能提高投資回報,提振消費進而拉動經濟復甦。推動資本市場走出慢牛長牛行情是促進消費和經濟復甦的重要手段,今年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基本上都支持資本市場走強,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提高資本市場包容性和吸引力,鞏固良好開局,釋放積極信號。
央行寬鬆政策助力經濟復甦
8月7日央行公開市場業務操作室公告,為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充裕,2025年8月8日,中國人民銀行將以固定數量、利率招標、多重價位中標方式開展7000億元買斷式逆回購操作,期限為3個月(91天)。中國人民銀行近日公布的7月份各項工具流動性投放情況顯示,當月,中期借貸便利(MLF)投放4000億元,回籠3000億元,實現凈投放1000億元。買斷式逆回購投放14000億元,回籠12000億元,實現凈投放2000億元。
楊德龍指出,央行通過逆回購、MLF等工具保持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有利於經濟回升、股市表現以及樓市止跌回穩。利率是股票定價的分母,在流動性充裕、利率水平較低的背景下,利率下降提高了股市估值水平;利潤是股票定價的分母,而經濟回暖也有望帶動上市公司盈利回升,因此當前流動性環境支持資本市場走出牛市。
中美貿易談判延期 國際金價反彈
8月12日,中美發布斯德哥爾摩聲明,將即將到期的90天談判期限再延長90天,暫停加徵關稅,這為達成貿易協定提供了時間窗口,利好市場表現。雖然關稅影響不及2018年時大,但對投資者心理仍有干擾。延期有利於推動貿易正常化,對股市整體影響偏利好。
國際金價近期再次反彈,波動與國際局勢變化相關,包括俄烏衝突等短期因素。長期來看,金價走勢主要受美元影響,美元標價的黃金價格與美元信用相關,當美元指數回落時,國際金價往往上漲。美聯儲為救經濟多次實施量化寬鬆,美元供給增加,推動金價走高。在國際局勢動盪背景下,黃金成為避險資產,其長期走勢受貨幣信用尤其是美元信用影響,未來可能保持長期上行。
人形機器人板塊重啟
楊德龍續指,近期,人形機器人板塊行情有重啟跡象。8月8日至12日,由中國電子學會、世界機器人合作組織共同主辦的2025世界機器人大會在京舉行,本屆大會中200餘家國內外機器人企業的1500餘件展品集中亮相,首發新品超100款。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副部長辛國斌8日在大會開幕式上表示,今年上半年,內地機器人產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7.8%,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產量同比分別增長35.6%和25.5%,連續12年位居全球最大工業機器人應用市場。
本次大會展示了多款新型機器人,雖然目前主要應用於工業領域,尚未普及至家庭,但在資本投入推動下,機器人進入家庭只是時間問題。參展為產業鏈企業帶來更多訂單和機遇,機器人將逐步在更多工作生活場景中替代人工,馬斯克甚至預計未來地球上機器人數量可能超過人類。內地在人形機器人發展方面無論數量還是質量均居世界前列,優勢在於商業應用,而人形機器人是「AI+消費」最佳落地場景,未來該領域發展空間廣闊,可通過布局細分龍頭股或相關主題基金來抓住產業機遇。
(點新聞記者倪巍晨、葉紫翎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