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新聞報道】在關稅和貿易緊張局勢備受關注之際,港股通南下資金增加以及債券通南向通運行機制優化引起了市場的廣泛關注。
自4月7日觸底以來,恒生中國企業指數(HSCEI)的表現優於滬深300指數,分別上漲22%和14%。年初至今,這一表現差距更為明顯,HSCEI漲幅為22.3%,而滬深300指數僅為4.3%。
瑞銀分析認為,這一差距背後的驅動因素在短期內可能會持續。過去一年,香港上市的中資企業投資者結構發生顯著變化:今年上半年,通過滬深港通南向投資的成交額佔港股總成交額的23%,而2024年為18%,2020年僅為9%。這或可歸因於三個主要因素:1)銀行等雙重上市公司提供更高的股息收益率;2)中國互聯網股票在香港地區上市但未在A股上市;3)更多頭部A股公司選擇到香港二次上市。
最近,債券通南向通運行機制的優化將境內投資者範圍從銀行擴展至券商、基金、保險、理財等四類非銀機構。瑞銀認為,這將支持更多境內投資者走出去投資離岸債券市場。境內投資者現在可以在香港地區將全球配置分散至美元、歐元、港元和離岸人民幣債券。這些優化有望提振對離岸亞洲債券的需求,並可能促使香港市場的發行量上升。
南下資金增加對不同資產類別的影響
隨着新的利好因素出現,中國科技股可能會繼續表現優異。恒生科技指數(HSTI)年初至今和自4月7日以來分別上漲24%和26%,表現甚至優於HSCEI。隨着先進芯片的更易獲得,可能會加速DeepSeek R2的開發和部署,這或成為該行業的重要催化劑,進一步提振風險情緒並加速人工智能(AI)的採用。新AI產品的推出時間及市場反應將是推動該行業下一階段表現的關鍵。
在中國內地互聯網領域,瑞銀看好娛樂平台,尤其是在線遊戲、雲服務、在線旅遊和電動車領域的頭部公司,其強勁的基本面和持續的創新使其中期前景樂觀。
除了科技股,瑞銀預計會看到更多南向資金流入成長型和高股息股票,尤其是金融、電信、能源和公用事業領域的部分國有企業。
美元計價的中國信用債也具吸引力。瑞銀對中國國企債持正面觀點,認為其基本面穩健且波動性較小,政策支持也有望持續。儘管目前估值與其他亞洲投資級債券相當,限制了利差進一步收窄,但總收益率仍具吸引力,預計將支撐2025年下半年的回報。
在有利的綠色融資條件支持下,公用事業和工程建築公司或將受益於市場向可再生能源、電氣化和AI驅動型電力需求的持續邁進。同時,資產管理公司、優質地方國有企業和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永續債,也可為願意增加風險以提高收益的投資者提供較為平衡的風險回報。
人民幣升值的影響
人民幣升值可能利好HSCEI和港元。儘管HSCEI以港元計價,但其成分公司的營收大多以人民幣計價,因此美元兌人民幣走低可能提振以港元計價的盈利。瑞銀認為,中國人民銀行支持人民幣走強的原因主要包括:1)彌補貿易加權匯率持續走弱的影響;2)應對美國加大與其他國家談判的先發制人舉措。
因此,旨在削減過剩產能和重新平衡供需的新政策可能會鼓勵出口商匯回利潤,進一步支撐人民幣。瑞銀預計中國人民銀行會嚴格控制人民幣波動,並限制其貶值。對於美元,瑞銀繼續看空,預測美元兌人民幣將在2026年第一季度前逐漸回落至7.00。
與此同時,儘管香港金融管理局的總結餘在短短四周內從1,740億港元降至860億港元,但美元兌港元仍停留在7.85的交易區間上限(弱港元)。港元融資成本低,鼓勵投資者借入港元進行套利交易。然而,隨着總結餘繼續下降,香港銀行同業拆息(HIBOR)可能逐漸上升,三個月期HIBOR預計將從目前的約1.6%升至年終的2.75%。隨着季節性因素消退、美聯儲開始降息以及人民幣升值,預計美元兌港元將回落至7.80。
(點新聞記者倪巍晨、葉紫翎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