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新聞報道】香港RWA領域近期再有關鍵進展。全球首個RWA註冊登記平台於上周正式上線,更同步立項三項Web3.0標準。業內人士指出,香港正通過政策、技術、監管結合,構建數字經濟與實體資產連接的「第四類金融基礎設施」。
RWA註冊登記平台上線 打通資產數字化流程
由香港Web3.0標準化協會發起的RWA註冊登記平台上周正式上線。該平台旨在打通「數據化-資產化-金融化」的全過程服務體系,為企業提供資產確權、估值、登記、託管及流通的一站式解決方案。
OKX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趙偉指出,平台的核心價值在於將傳統資產轉化為可融資的「數字商品」。以大灣區新能源企業為例,其光伏項目可通過平台上傳發電容量、電價、合同期限等基礎數據,經審核後生成鏈上登記憑證並發行代幣,投資者持有代幣即可獲得未來收益,甚至用於抵押或再融資。「這一過程解決了中小企業、綠色項目等原本缺乏可視性資產的融資難題,構建了實用的融資與流通工具。」他表示。
三項標準立項 應對行業關鍵痛點
近期立項的三項Web3.0標準——《RWA代幣化業務指南》《RWA代幣化技術規範》《基於區塊鏈的穩定幣跨境支付技術規範》,亦被業內人士視為RWA制度建設的實質性突破。
趙偉分析,三項標準分別回應了行業關鍵痛點:《業務指南》明確資產適用範圍、確權流程、估值方法及交易者適當性,劃定合規邊界;《技術規範》聚焦鏈上鏈下數據接口、身份驗證、預言機機制等,搭建可擴展的技術底座;《穩定幣跨境支付規範》則解決了RWA交易中「支付結算閉環」的核心需求。
「與其他市場,如新加坡、迪拜相比,香港的標準是從制度頂層出發,為國際合作、標準互認提供了基礎,相當於為行業畫了一套路線圖。」趙偉強調。
RWA與傳統金融:互補而非替代
對於現時RWA是否衝擊傳統金融的爭議,香港國際新經濟研究院院長、RWA Ltd CEO付饒向點新聞記者指出,傳統金融擁有成熟的法律框架與信用體系,但在流動性、透明度、跨境效率上存在局限。RWA通過區塊鏈技術提升資產可組合性與流轉效率,本質是為傳統金融開闢數字化新渠道。「未來,銀行、券商、基金將通過RWA技術管理資產,傳統產品與RWA產品並行發行,形成混合形態。」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通過政策設計引導傳統機構主動融入RWA生態。付饒指出,近期香港密集的動作已傳遞出清晰信號。一方面,RWA被視為數字經濟與傳統金融融合的突破口,需率先完成基礎設施與標準布局。另一方面,通過標準化與透明化,推動RWA從「概念」走向「可執行、可監管」的產業形態,加速市場信心提振與機構參與。
香港率先將政策、技術、監管結合,推進RWA標準體系建設,具備輸出國際範式的能力。趙偉認為,香港成熟資本市場、法律制度等優勢,使其不僅能成為資產交易平台,更能承擔RWA跨境登記、託管、清算功能,成為亞洲現實資產與數字資本的重要橋樑。「RWA是繼IPO、債券通、REITs之後,香港構建的『第四類金融基礎設施』,且這次面向全球資產市場,真正走在了前面。」
(點新聞記者章芸菲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