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陳術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雖然戰爭已經遠去,但80年來,中國人民從不敢忘記這段慘痛歷史,在新中國成立之前,由1840年代開始,我國就經歷了百年滄桑,最初是列強欲瓜分中國的部分土地,到了1937年,日本全面侵華;直至最近,仍有人想否認南京大屠殺的歷史,而電影《南京照相館》,正好告訴世界,中國人民沒有忘記這段歷史,世人亦可藉着歷史和電影,思考反戰爭、反侵略的意義,這是一部反戰電影,而不是鼓吹仇恨或對立。
《南京照相館》自於內地上映以來,大約半個月時間就錄得超過22億元人民幣的票房,在我國勝利80周年之際,電影之上映可謂別具意義。電影取材自南京的真實故事,1937年在南京大屠殺期間,主角為生存而「擔當」了相館學徒,期間除了收留不少中國軍民,令照相館成為國人的避難所,照相館的膠捲更記錄了南京大屠殺的罪證,不同的人竭命守護真相,這些人和事,亦印證了「世上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8月8日,日本前足球國腳本田圭佑在社交媒體轉發了「南京大屠殺是中國人編造」的言論,並表示「我也這麼認為」,事件引起日本國內外網民的極大憤慨,在看到網友的評論後,本田圭佑自己查閱了不同資料,並改變了自己的看法,表示「我自以為懂得歷史,一廂情願地評論,在仔細研究主要資料後,意識到這些事實大多符合史實」,更指出「我錯了」。
雖然抗戰勝利已經80年了,可是日本國內部分人,仍然基於國內教育、「歷史」而否認侵略真相,或者完全否認南京大屠殺,但屠殺歷史鐵證如山,就如《南京照相館》的故事原型,也是照相館學徒把日軍暴行的膠捲保留起來,之後其他人在戰後公開相冊,成為南京大屠殺主犯的重要犯罪證據。
筆者認為,《南京照相館》之所以在內地電影市場大賣,並非基於成功的商業電影元素,而是出自國內同胞對國家的熱愛,以及真誠地想了解過去日本侵略的歷史,當年被殘殺的中國人,都是我們的前輩,那怕是過了80年還是100年,歷史就是歷史,不容得侵略者、殺人者抹去,也不容得歷史再被扭曲,保留下來的相冊,也是國人「毋忘歷史」的鐵證。
就如電影創作團隊所指,他們所傳播的不是仇恨,而是和平的反思,我們相信,《南京照相館》有多重意義,首先是讓年青一代以沉浸、影像的方式了解歷史;第二是透過電影去反思和平的珍貴;第三則是承接着反思和平,去體會國家發展到今天,實在得來不易,年青一代要認清歷史,要傳承歷史,也要有所擔當、有所作為,為自己以及國家的前程奮鬥。本港將於9月4日正式公映《南京照相館》,筆者建議各位可入場觀看,看那段前人為國犧牲的歷史,看國人如何在絕境中頑強生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