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菡:超22萬人才已抵港大部分成功就業 為本港作出經濟貢獻

【點新聞報道】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今日(8日)在社媒發文分享政府人才政策的成果。他表示,截至今年7月底,各項人才入境計劃共收到約51萬宗申請,其中約34萬宗獲批,超22萬名人才已經抵港。

填補人口

孫玉菡表示,要為本港長遠發展提供所需人力,首要是促進人口健康增長。2024年年底,香港人口為753萬人,而按政府統計處最新推算,到了2046年年中,人口將增至819萬人,惟65歲或以上長者屆時會佔整體人口的36%,而勞動人口參與率也會從2024年的55%,下降到2046年的52%左右。

「搶人才」措施推出後,外來人才陸續抵港,部分更攜同家眷來港落戶。以高才通為例,從2023年初到2025年6月底,已經有逾10萬名受養人抵港。這些生力軍落戶香港,扭轉了本地勞動人口疫情期間的跌勢。

提供勞動力

人才落戶當然也為香港帶來不少經濟貢獻。大多數的入境計劃都要求人才到港前要在本地獲聘,即使高才通等計劃,首次簽證到期時人才亦須證明他們已在港受聘並能從中獲得穩定收入,或已在港開辦或參與業務,才獲續簽。局方欣悉大部分到港人才已在香港成功就業,他們主要投身金融、創新及資訊科技和商貿等行業,這些均是香港的關鍵產業。

此外,新來港的人才大多處於工作年齡,正值「打拚黃金期」,有助補充本地勞動力。以30至44歲這個年齡層來看,2024年的勞動人口(撇除外籍家庭傭工)較2022年累計上升了1.7%,遠比整體勞動人口同期0.3%的增長率快。隨人才來港的受養人6成是他們18歲以下的子女,會成為香港的未來生力軍,有望改善人口結構。可以說,「搶人才」措施不只是引才,更是「育才」的長線投資。

經濟貢獻

樂業也要安居。人才來港發展之初,選擇先租住物業屬正常不過。很多市場分析亦指出,外來人才帶動本港住屋需求,2022年12月至2025年6月,香港私人住宅租金指數累計上升逾一成。2024年本港20至34歲年齡層的人口約為115萬,較10年前下降約24萬。這個年齡層的本地人普遍隨着就業以至結婚而離開父母另置居所,是住宅物業市場的重要客源,而該年齡層人口下降,本該導致住宅物業需求減少,幸有「搶人才」措施帶來新客源,空置率才大致平穩,可謂「幸保不失」。

未來發展

勞福局轄下的香港人才服務辦公室一直致力與抵港人才保持聯繫,了解他們在港的發展和需要,並為他們提供全方位的一站式支援服務,協助他們及隨行家人落戶香港。政府一直密切關注各項人才入境計劃的續簽申請,掌握他們的就業動向和發展狀況,其中高才通計劃下發出的首批簽證去年12月底起陸續到期,至今續簽情況亦相當理想,局方將在未來兩周內公布相關統計數字。

相關閱讀:

「高才通」批出10.9萬宗申請 約2.6萬人從事創科行業

鼓勵生育|孫玉菡:多部門積極謀劃 擴託管服務至全港18區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孫玉菡:超22萬人才已抵港大部分成功就業 為本港作出經濟貢獻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