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新聞報道】昨日(6日)本港新增3宗基孔肯雅熱輸入個案,署理環境及生態局局長黃淑嫻今日(7日)連同食環署助理署長潘炳揚視察葵青區青衣北曉峰園外圍一帶以及荃灣區馬灣,了解多個政府部門及持份者採取具體跟進行動,以減低蚊患情況。
各分區均已在7月召開「跨部門地區滅蚊專責小組」會議,與相關政府部門和持份者部署策略及行動。此外,食物安全及環境衞生事務委員會將在8月12日討論防治蚊患及應對基孔肯雅熱的防控措施。食環署與物業管理業監管局將在8月19日為物管界舉辦大型講座,屆時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及食環署會提供基孔肯雅熱的最新資訊及防治蚊患相關措施的詳細資料。

昨日公布的其中兩名輸入個案病者,於孟加拉旅遊期間發病,於8月3日返港。他們居於葵青區,其居所位處的青衣北監察地區在今年7月白紋伊蚊誘蚊器指數為15.5%,屬第二級警戒級別,代表白紋伊蚊分布頗為廣泛。就有關輸入個案,食環署已即時開始在他們的住所250米範圍進行病媒調查及針對性滅蚊工作,包括清除蚊蟲滋生地、於不能清除的積水處施放殺幼蟲劑及於成蚊棲息處如樹木茂密、陰暗隱蔽的地點及荒廢結構進行超低微量霧化處理,以殺滅成蚊。此外,食環署今日上午聯同房屋署、區議員、關愛隊、物管公司等多個持份者舉辦了衞生講座,解答居民的提問。
荃灣區馬灣的監察地區今年7月誘蚊器指數為24.4%,屬第三級警戒級別,代表白紋伊蚊分布廣泛。食環署表示,7月24日已召開荃灣區「跨部門地區滅蚊專責小組」會議,小組成員包括相關部門及持份者,根據馬灣當時的誘蚊器指數,對蚊患風險較高的地點採取具針對性和持久性的防蚊滅蚊行動。經過各方努力,該監察地區在7月下旬蚊患情況已有所改善。
相關報道: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