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舒城
美國時間8月7日凌晨12時01分,被白宮標榜為「勝利」的新稅率協議生效——特朗普於7月31日簽署行政命令,進一步調整所謂「對等關稅」政策,所謂「協議」不過是槍口下的贖金。
1789年,美國簽署《關稅法》,當時的報紙稱之為「第二次獨立宣言」,關稅是建立獨立國家的政治工具;1832年「廢除危機」(Nullification Crisis),起因於美國國會通過一項新的關稅法案,而該法案是在當年聯邦選舉前數月通過,南卡羅來納州對此表示強烈不滿,情勢一度瀕臨內戰,關稅是政治鬥爭的藉口;而現在,特朗普以加關稅脅迫世界對美國做出經濟讓步,關稅又成了搶錢工具、談判籌碼和以霸權勒索全球的新式殖民。
歐盟以三年7500億天然氣採購、6000億企業對美投資,換取汽車關稅從30%降至15%;日本汽車關稅降至15%的代價是5500億美元投資承諾;巴西10%關稅幻象被打碎,輸美主要產品(如咖啡、牛肉、糖及木材等)關稅被暴力拉升至50%;加拿大被施35%關稅報復,只因特朗普認為加未能合作遏制鴉片藥物芬太尼及其他非法藥物流入美國;印度因購買俄羅斯能源被追加25%懲罰性關稅。一次退讓,換來的只有得寸進尺,而面對中國,特朗普只能再次暫緩,延長先前的貿易休戰。
關稅導致的全球經濟預期下降正強化全球「去美國化」意識,特朗普狂熱的關稅政策亦暴露了帝國黃昏的焦慮,當科技革命停滯、社會矛盾尖銳時,便揮舞關稅大棒逼迫他國輸血。然而這套19世紀的殖民邏輯在21世紀注定失效,供應鏈韌性反噬、政治信用破產、經濟理性潰敗,所謂「製造業回流、財政收入增加、貿易談判優勢、經濟安全強化及推進『美國優先』」不過是政客的鏡花水月。耶魯大學預算實驗室研究數據顯示,截至7月31日,美國對進口商品徵收的平均有效關稅稅率高達18.3%,創1934年後新高,預計關稅將導致2025年美國家庭平均支出增加2400美元。失業率的上升讓所謂「製造業回流」更成黑色幽默,所謂增長的關稅收入不過是借關稅之手掏空美國民眾的錢袋子。
1930年胡佛簽署《斯姆特-霍利關稅法》時,華爾街也曾歡呼「保護了美國工人」,結果卻是全球貿易崩潰與大蕭條。今天,特朗普的關稅鬧劇正在重寫劇本,世界或許會短暫屈服於強權,但從不追隨自毀的燈塔。
相關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