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報道】一百多平方米的大辦公室,散落着各式各樣的玩具,「方醫生」正在接診兩個青少年患者。這位「方醫生」不穿白大褂也不開處方,因為牠並非人類,而是一隻狸花貓。作為動物輔助治療師,牠默默陪伴着來訪者,為他們提供一個溫暖、穩定的空間。
濟南智善心理醫院心理治療師、「方醫生」助理馮傑告訴記者,大名「方便袋」的「方醫生」接診人次已經到達300人次以上,尤其擅長為18歲以下青少年提供情緒支持。如今,「方便袋」已是該院動物輔助治療項目的核心成員之一,也是醫院的金牌陪伴師。由於擅長用無聲的語言打開孩子們的心門,大家都親切地叫牠「方醫生」。
「貓和孩子之間不單是朋友關係,亦不只是簡單地陪孩子玩一會兒,而是一種工作治療關係。」馮傑向記者解釋說,動物輔助治療中動物的角色不同於家養寵物或者貓咖式陪伴,這是一套有目標、有計劃、有回饋機制的專業干預系統,需要來訪者、動物醫生和心理治療師三方共同參與。
「『方便袋』完成了建立安全感的三要素:感知情緒、即時回饋、選擇恰當回應方式。」馮傑感嘆,「情緒的接收、回應與陪伴,是一項複雜而細膩的能力,而『方便袋』似乎天生懂得其中的奧秘。」
作為一名心理治療師,馮傑更懂得,相比心理治療室和面對面直接問診,和「方便袋」玩耍更容易讓孩子放下防備、打開自己的心扉。
「方醫生」備受來訪者歡迎,在這種被看見、被接納的氛圍裏,他們找到了自己的安全感。「(來訪者)最初就診時像彈簧一樣一觸即發,現在能緩衝幾下。」馮傑告訴記者,和「方便袋」相處一個月後,來訪者的情緒狀態已經明顯緩和很多,遇到事情能忍耐兩、三次,自己還能主動調整情緒。作為動物輔助治療師,「方醫生」用無聲的陪伴和敏銳的情緒感知,幫助孩子們打開心扉,緩解情緒困擾,在溫暖、穩定的空間裏重拾安全感,找到了通往理解和信任的路。
在馮傑眼中,這些孩子都很優秀,只不過是外界的壓力讓他們喘不上氣。她希望「方醫生」工作室為孩子們提供一個緩衝地帶,幫助他們從孤獨與防備慢慢走向理解和信任,最終回歸社會。
(記者、拍攝:丁春麗、胡臥龍、實習生辛希萌;剪輯:偉濤、胡臥龍)
相關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