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首屆「黃永玉」國際青年版畫論壇舉辦 聚焦藝術傳承與創新

【點新聞報道】首屆「香港『黃永玉』國際青年版畫藝術家扶持計劃」年度展覽於今日(6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圓滿結束。為期三天的展覽(8月4日至6日)匯聚了來自全球的新銳版畫藝術家作品,通過專業院校、機構推薦及藝術家自薦的方式,展現當代青年藝術家的創作活力,助力中國版畫藝術走向國際舞台。

本次扶持計劃由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聯合香港特區政府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民政及青年事務局,以及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宣傳文體部共同主辦。北京市文聯、香港藝術發展局、浙江美術館、湖南美術館等機構亦為活動提供重要支持。值得一提的是,展覽期間的公共教育活動,包括舉辦的藝術論壇(8月6日)及六場藝術工作坊(8月5日至6日),均得到香港賽馬會、中國聯通、華潤現代服務等機構的鼎力支持,為不同年齡層的觀眾提供了豐富的藝術體驗。

今次論壇以「版·啟·未來:當代語境下的青年創作實踐與全球化推廣」為主題展開精彩討論,邀請浙江美術館館長、浙江版畫院院長應金飛,香港文創產業發展研究院聯合創辦人兼理事長王象志,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吳志華在論壇上發表演講。論壇開始前,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副董事長、總經理鄭勇男與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副院長趙力分別為今次計劃的獲獎藝術家們頒獎。

嘉賓圍繞三大核心議題激盪思辨:全球化浪潮中,青年藝術家如何融合當代議題與跨文化經驗,在傳統根基上開創新語境;香港作為東西方藝術樞紐,怎樣搭建亞洲青年進軍國際的跳板;更深入探討專業推廣策略與社會協作,為版畫藝術開拓價值新維度。

應金飛探析「版畫的邊界」 以數字技術重塑版畫極限

浙江美術館館長、浙江版畫院院長應金飛在演講時表示,版畫亟需在數字時代突破專業邊界,走向公眾視野。這一主張源於其主導籌建的浙江版畫院實踐——該院將於今年10月在杭州西湖區正式開院,以5000平方米空間打造版畫創新樞紐。

應金飛發表《版畫的邊界》主題演講。(點新聞記者攝)

應金飛回溯浙江版畫千年基因。杭州雕版印刷起源於隋唐,到宋代發展至鼎盛,近代魯迅又推動了新興木刻運動,浙江始終是中國版畫演進的核心現場。基於此,他在浙江省政協提案創建版畫院,獲浙江省委宣傳部全力支持。

「版畫不能困在『國油版雕』的固有序列裏。」應金飛強調,當前版畫面臨兩大挑戰:公眾認知薄弱與數字技術衝擊。為此,他提出「有限共享」理念,闡釋數字版畫如何通過分層創作(如平板繪圖轉刻版)實現限量流通,同時保留手工質感。現場展示的《摺疊的文明》系列,正是用Pad繪製後經傳統水印工藝完成,創作周期從半年壓縮至數日。

應金飛版畫作品《摺疊的文明》。(大公報製圖)

更值得關注的是版畫的跨界能量,將版畫與其他藝術形式互相翻譯。「版畫訓練『翻譯思維』,這是跨界優勢。」應金飛以自身經歷為例:版畫專業背景使其書籍裝幀設計屢獲政府獎項。他預言,版畫將與設計、出版等領域深度耦合,催生新型文化產品。

浙江版畫院開院展將呈現國際版畫演進脈絡,並探索絲網版畫等輕量化載體進入公眾空間的路徑。「讓版畫走出展廳,進入家居生活,才是真正的邊界突破。」應金飛說。

王象志暢談「借港出海」 香港作為青年藝術跨文化傳播的樞紐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與中外文化藝術交流樞紐,正在為青年藝術家搭建「借港出海」的重要平台。王象志教授指出,香港獨特的「八大中心」定位不僅提供了完善的金融基礎設施,更通過文化資產證券化等創新模式,有效解決了青年藝術家在國際推廣中面臨的高成本與低議價權問題。此外,香港成熟的法律體系為跨境藝術交易提供了堅實的知識產權保障,使其成為連接中國藝術與全球市場的重要橋樑。

王象志教授指出,香港獨特的「八大中心」定位不僅提供了完善的金融基礎設施,更通過文化資產證券化等創新模式。(點新聞記者攝)

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版權碎片化」的創新實踐正在重塑藝術資產的運營模式。這種模式允許將作品的所有權、展覽權、二次創作權等權益進行精細拆分,藝術家可以像組合積木般靈活配置各項權利。通過保留作品所有權的同時單獨授權展覽權給美術館,或將二次創作權授予商業品牌進行聯名開發,藝術家能夠最大化釋放作品價值。香港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確保藝術家在每一次授權中都獲得合理回報,這種精細化的版權管理模式正在為藝術創作帶來前所未有的商業可能性。

王象志教授指出,需要解決青年藝術家在國際推廣中面臨的高成本與低議價權問題。(點新聞記者攝)

隨着非同質化代幣(NFT)被納入香港《版權條例》保護範圍,數字藝術資產獲得了堅實的法律背書。王象志教授提出的雙輪驅動策略,一方面通過NFT技術實現版權碎片化的數字管理,使每一項分割權益都能上鏈存證;另一方面推動建立亞洲藝術信用評級體系,通過標準化的價值評估降低國際交易門檻。這一創新生態不僅提升了藝術資產的流動性,更使香港有望成為亞洲藝術出海的定價中心與規則制定者。從版權碎片化到NFT應用,再到信用評級體系建設,香港正在構建一個完整的藝術金融化生態系統,為青年藝術家的國際發展開闢新路徑。

香港故宮館:從文化樞紐到創意引擎

開館僅三年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正以創新策略打破文物展示的刻板印象。館長吳志華博士提出「從文化樞紐升級創意引擎」理念,傳統為根、創新為翼、細節為魂,驅動傳統博物館轉型。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三年間創下330萬參觀人次的紀錄,其中七成觀眾為非本地訪客,其中內地客佔50%、國際客佔20%,平均年齡僅33歲,年均舉辦6場展覽仍創人流新高,驗證文化消費市場升級趨勢。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吳志華發表主題演講。(點新聞記者攝)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藝術計劃孵育青年創意,推出「藝術家扶持計劃」,成為傳統文化當代化的實驗場。《古今無界》邀請6位多媒體藝術家解構紫禁城符碼,將紅牆黃瓦轉化為互動數位藝術;《山林市城》由7組創作者融合太湖石、亭橋元素與生物感測技術,打造隨觀眾心跳變化的聲光裝置;《城市脈動》促成16位港滬藝術家進駐上海百年「張園」,透過繪畫與錄影並置香港都市叢林與江南園林,探索傳統美學的現代詮釋。

《城市脈動》促成16位港滬藝術家進駐上海百年「張園」。(點新聞實習記者許竣皓攝)

近期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開展全球視野活化文明對話。國際借展《莫臥兒王朝瑰寶:英國維多利亞與艾爾伯特博物館珍藏》直觀欣賞到莫臥兒王朝的開放包容,拓寬文化視野;《天方奇毯:伊斯蘭與世界文明的交織》精準呈現文明交融,進一步促進文化交流;常設展《紫禁一日》以沉浸式場景重現清代宮廷生活;特展《器惟求新》讓古代工藝與當代設計跨時代對話。未來將持續拓展全球夥伴網絡,打造學習、對話、跨界平台,推動香港從文化碼頭晉身創意策源地。

體驗傳統木刻藝術 探索童趣藝術夢想

除此,版畫藝術工作坊同樣受到大眾的強烈歡迎,此次工作坊分為兩個主題:「刻下時光」—— 手印木刻體驗工作坊和「吹塑紙上的秘密圖章」——趣味版畫體驗工作坊。「刻下時光」參與者在專業導師指導下,學習傳統木刻版畫的製版、雕刻與拓印技巧,親手創作獨一無二的木刻作品。許多家庭共同參與,在互相協助下完成充滿意義的圖案,體驗非遺技藝的魅力。

許多家庭帶小朋友體驗傳統木刻藝術。(點新聞記者攝)

除了難度較高的木板雕刻,趣味版畫體驗工作坊專為兒童設計,透過色彩繽紛的圖案,讓孩子們體驗壓刻、上色、轉印等版畫創作步驟,啟發他們對形狀、色彩、材質的藝術感知力,培養他們對藝術的興趣。工作坊結束後,每位參與者都能帶走獨屬於自己的木刻作品,讓這份親手創造的記憶常伴左右。

本次活動的成功舉辦得到了戰略合作夥伴中國聯通國際有限公司、華潤現代服務有限公司、香港賽馬會、華潤啤酒(控股)有限公司、廣州33美術館、中銀集團保險有限公司、粵海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獲得威盛運輸企業有限公司、中國外運(香港)控股有限公司、順豐速運(香港)有限公司專業運輸服務,並由華潤飲料(控股)有限公司提供飲品贊助,廣州厲川策劃設計有限公司提供網站支持。

香港賽馬會內地事務總經理范綺明表示,「賽馬會深感榮幸能鼎力支持首屆『黃永玉』國際青年版畫藝術家扶持計畫」年度展覽!本次展覽以『版承新啟』為主題,彙聚全球111位青年藝術家與黃永玉等大師的力作,展現版畫藝術薪火相傳的蓬勃生機。我們特別資助藝術工作坊與論壇,助力青年才俊在國際舞臺上綻放才華,推動香港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期待青年藝術家以刀筆為媒,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

親友師長力挺青年藝術家 聚焦創作與版權議題

本科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碩士畢業於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的青年藝術家胡景正,入選了首届「香港『黃永玉』國際青年版畫藝術家扶持計劃」項目。其作品以「新版畫」形式,深入探索個人慾望與潛意識;其作品《慾望階梯系列之真理之島》通過線性敘事的黑白圖像,創造出一個逃離景觀社會的現實。

胡景正獲獎作品《慾望階梯系列之真理之島》。(受訪者提供)

談及藝術環境差異,胡景正觀察到,西方藝術風氣多元且側重當代語境,而內地藝術界正積極融合傳統與當代,創新發展勢頭良好。胡景正的母親特意到場支持,她表示,持續關注兒子的成長與專業,認為家長也需不斷學習以加深理解。

獲獎者胡景正(右)與母親王女士談藝術創作。(點新聞實習記者張夢凡攝)

青島大學教師、獲獎者指導老師王先生表示:「香港作為對外的窗口,能助我開闊眼界。長期處於相對封閉的環境,易使思維遲緩。」他特別強調,香港在國際資源整合與思維多元性上的優勢,有助內地藝術工作者突破創作慣性。

青島大學教師、獲獎者指導老師王先生分析內地與香港知識產權保護差異。(點新聞實習記者張夢凡攝)

對於展會中的主題演講,王先生對王象志教授提出的「以法律途徑維護藝術家知識產權」這一觀點印象深刻。「我們雖是專業創作者,卻缺乏保護自身成果的能力。這方面我們仍然很薄弱,亟需制度性補充。」他舉例指,內地多透過行業協會調解侵權糾紛,但效力有限;反觀香港具備法律化、國際認可的爭議解決機制,值得內地參考。

(點新聞實習記者許竣皓、張夢凡報道)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有片)首屆「黃永玉」國際青年版畫論壇舉辦 聚焦藝術傳承與創新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