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自1841年開埠以來,西方人大量湧入香港,華洋共處,逐漸成為這座城市的標籤之一。根據2024年的最新數據,如今的香港約有70萬外籍居民,佔總人口的8%。他們種族國籍不同、膚色各異、文化背景多元,卻都在香港這片土地找到自己的位置,落地生根,以香港為家。
是什麼讓這樣數量可觀的外籍人士選擇香港?點新聞採訪多位扎根香港多年的外籍人士,他們中,有自主創業並做兼職演員的德國人、經營法國餐廳的老闆娘、擔任中學老師的俄羅斯人,通過走進他們的故事,探尋香港成為國際化都市、被眾多外籍人士選擇的原因所在。

「這個小船可以去愉景灣」、「直行,唔好意思」,鏡頭前以普通話和粵語流暢切換的外國面孔,是來自德國的易宇航(Julian Gaertner)。在港定居13、14年有餘的他,擁有着多「多重身份」——做咨詢顧問、做演員、多次自主創業,也熱衷巴西柔術,他亦幾乎將每項愛好都發展成了事業。
易宇航現在最主要的身份,是一個海水淡化初創項目的參與者。易宇航所做的項目旨在將海水轉化為灌溉用水,「香港有很多綠地和水資源,但世界上許多地方,灌溉用水卻非常稀缺。我們開發太陽能海水淡化裝置,也是希望能幫助乾旱地區重現綠意。」

「我會持續推動這項工作,但同時,我也不想放棄藝術夢想。」易宇航所說的「藝術夢想」,關乎他的另一重身份——港劇「御用老外」。從跑龍套到有固定角色,再到參演甄子丹、張家輝等影星主演的電影,對易宇航來說,演戲「就像是大家一起坐在一艘船上。一旦登船,達到彼岸方可下船」。易宇航表示,在這個「同舟」的過程中,大家逐漸熟絡交流,終會發現,即便是銀幕上的巨星,也與常人無異。

9年前,易宇航在坪洲定居。這是一座坐落於香港西南方向、面積不足1平方公里的小島,這裏沒有任何私家車,出行必須依靠自行車。談及做出這個選擇的原因,易宇航坦言,坪洲是一個充滿藝術氣息的地方,「這裏有老的電影院,可以看到老的櫃檯,街上定期有戲棚,會演出粵劇、打鼓、舞龍等。」與此同時,「剛才還在中環忙碌、吃飯,突然就可以來到坪洲這般寧靜小島」,這樣的香港特色,也吸引着易宇航。

十幾年前,易宇航得以與中國結緣,源於一次在挪威的出海經歷。易宇航回憶,當時船上有幾個中國乘客在一邊打牌一邊吃瓜子,玩得十分開心。透過這一幕,他覺得自己看到了真實的中國,「某種程度上,我們都是一樣的人」。由此,他對這個遙遠的國度產生興趣,決定來中國看看。

如今,被問及「如何形容自己在香港的生活」,易宇航坦言,香港好像一個美麗又有趣的窗口,在這裏,你仿佛身處很多事情的交匯點,能夠以平衡的視角,觀察世界,理解不同的事情,「也因此,這裏讓我有了歸屬感。」易宇航說。
記者:渠艾拉、劉偉濤
拍攝:吳明、華安、劉偉濤
剪輯:吳明
旁白:葉德榮
監製:梁濤
相關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