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到活躍西南季候風的影響,本港這幾日的雨水有點多。從昨夜到今日下午,關於黑雨的話題持續在社交媒體刷屏。昨晚11時45分,天文台發出黑色暴雨警告信號,生效近2個半小時。今日(5日)早晨5時50分,天文台再次發出黑色暴雨警告信號,一直到今日下午5時05分才取消,生效了逾11個小時。這是本港自1998年設立暴雨警告信號制度以來生效時間第二長,僅次於2023年的「世紀黑雨」。
自7月29日今年首個黑雨警告發出以來,天文台8日內四發「黑雨」,打破有紀錄以來一年內發出最多黑雨的紀錄。雖然今次黑雨警告生效時長不如前年的「世紀黑雨」,但其強度一點也不弱。今次黑雨警告生效期間,本港普降大暴雨。截至正午12時,本港今日普遍錄得超過100毫米雨量,港島、九龍及西貢區的雨量更超過300毫米。截至下午2時,天文台總部已錄得355.7毫米雨量,打破了自1884年以來8月份單日雨量最高紀錄。
在創紀錄的狂風暴雨持續肆虐下,本港多地出現嚴重水浸等險情。筲箕灣的「瀑布」再度「返場」,西營盤醫院道有「小型瀑布」生成,薄扶林域多利道一帶山坡洪水如瀑布般飛瀉。山道出現「激流」,花園道有汽車「乘風破浪」,堅尼地城出現「奶茶河」。大潭道往柴灣方向發生山泥傾瀉,現場交通受阻。黑雨亦波及公立醫院,瑪麗醫院附近道路出現嚴重水浸,急症室服務一度受影響,水流湧入瑪麗醫院內部,醫生及病人只能涉水而行。
今次雖然本港廣泛地區持續受到暴雨影響,多區出現水浸及山泥傾瀉,但政府各相關部門提前部署、迅速應對,做了大量工作,全力將暴雨的影響減至最低。昨晚深夜起,政府的緊急事故監察及支援中心一直持續運作,實時密切監察全港市面的情況,迅速作出協調應變及行動。在應變機制高效統籌協調下,各政府部門全力出動,處理水浸、山泥傾瀉、塌樹和道路阻塞等情況,致力減低黑雨對市民的影響。
由於持續暴雨,自然就會有地方出現水浸。渠務署昨晚就啟動了緊急事故控制中心,並派出緊急應變隊伍主動巡查過去容易水浸的地點,包括柴灣及黃大仙。僅渠務署就動用約620人及多部強力排水機械人,包括三部「龍吸水」,在全港各區處理水浸個案及清理渠道。截至今日下午3時,今次黑雨已確認29宗水浸個案,當局完成處理其中24宗水浸個案,包括瑪麗醫院的水浸個案,讓受水浸影響的道路及醫院得以回復正常運作。
由於暴雨持續,天文台在凌晨2時15分發出山泥傾瀉警告,南區、大埔和西貢等地部分路段發生山泥傾瀉,首當其中就是道路交通受阻。在政府部門密切協調配合下,路政署迅速行動起來,清理山泥,以盡快開通最少一條行車線予公眾使用,並繼續跟進斜坡緊急復修工作。所以今次黑雨雖然持續時間長,但道路交通並未受到太大影響,巴士、小巴等依然在為市民出行保駕護航,這背後離不開路政署、運輸署等部門的密切協調配合。
以往暴雨警告信號期間,總會發生市民受困或受影響需要協助的情況。今次黑雨期間,前線警務人員堅守崗位,在多區協助受暴雨影響的居民,處理因水浸被困的車輛和清理鄉郊淤塞的渠口,疏導交通。消防處則處理了42宗有人被困升降機報告、175宗自動報火警系統報告、36宗樹木倒塌報告,以及69宗水浸事故報告等。消防處在其中兩宗水浸事故中,還協助將6名市民護送到安全地方。這背後展現的,正是政府部門的為民情懷。
由於暴雨持續,很多市民需要待在家中,如突發停電影響較大。今次黑雨期間,葵盛西邨一座大廈短暫停電,當局收到多宗住戶查詢後迅速跟進,經搶修後現時電力供應已恢復,保障了居民的日常生活。今次黑雨期間,有賴於前線工作人員緊守崗位,各屋邨設施整體運作未受影響。
除了部門外,區議員、關愛隊及地區「三會」委員亦積極行動起來,有的處理受水浸影響的路面,有的協助清理路旁塌樹,有的清理大量積存於路面上的堵塞物,確保下水暢通等。他們還向區內易受水浸影響的居民發放最新的天氣資訊,提醒他們注意安全,力求把暴雨對居民的影響減至最低。
正所謂「天有不測風雲」,由於全球氣候暖化,極端天氣出現多發頻發的趨勢。應對極端天氣要有超前部署,要有科技支撐,如渠務署的強力「排水機械人」,一旦水浸,可3小時內排走相當於一個標準泳池的水量。所有這些超前部署加全力應對,讓香港能夠安然渡過今次黑雨的影響。
天文台8日內四發「黑雨」的背景下,本港今年還會受到風球及暴雨的影響,這就需要政府部門和社會各界繼續推行多項應對措施,提升市民面對自然災害的危機意識,給市民更好的安全保障。
相關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