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追蹤|黑雨一周內四度襲港 香港治水任重道遠

【點新聞報道】天文台在今日(5日)上午5時20分及5時50分分別發出紅色及黑色暴雨警告信號,「黑雨」警告維持數小時至下午5時05分,成為今年第4個「黑雨」,更打破天文台有紀錄以來一年內發出最多「黑雨」的紀錄。截止8月5日下午5時05分,今年7月至今,香港天文台已經發出23次「黃雨」、11次「紅雨」及4次「黑雨」。在數輪「黑雨」侵襲之下,不少水浸「黑點」有所改善,唯本港多區仍水浸嚴重,有議員指出,當泥水遇到一個渠口位因洪水混雜山泥而淤塞後,便會迅速在另外一些位置向下流,在整體全港各區的大雨下,難以作出個別地區水浸的預警,冀政府將本次水浸嚴重的地點列入水浸「黑點」,從而檢視水浸成因。

文章回顧:

(有片+多圖)黑雨|多區水浸輪澤國!超100毫米雨量重演「世紀黑雨」

黑雨生效逾11小時或成歷來第二長 僅次於前年「世紀黑雨」

「黑雨」襲港 無阻港人返工決心

連日來暴雨不斷,本港多區出現水浸,多條道路經過連日暴雨衝擊,積水嚴重。其中新界多地今早出現嚴重水浸,包括大埔墟南運路,大潭道往柴灣方向發生山泥傾瀉;沙田城門河河水混濁,下城門水塘水位達警戒線。

文章回顧:

(有片)黑雨|城門河水位正常 潮水高度低於河傍行人通道地面

港島南區,瑪麗醫院清晨時分部分道路嚴重水浸,急診室服務一度受影響,渠務署緊急應變隊伍立即趕到現場處理。中午12時,院方表示受影響路面已經重開,急診室服務及救護車運送安排已經回復正常。上午,薄扶林域多利道一帶山坡洪水如瀑布般飛瀉,不少黃泥水沖上行人行車路。

瑪麗醫院現水浸。(FB圖片)
瑪麗醫院現水浸。(FB圖片)

港島東區,柴灣道上東廊慈幼中學附近,有救護車疑似則陷入積水中,車轆幾乎不可見,附近有另一輛救護車停在其後不遠處;鰂魚涌近英皇道山泥傾瀉,大量泥石湧入北角官立小學操場。

文章回顧:

(有片)柴灣道救護車遭水浸 深陷積水車轆幾不可見

九龍何文田愛民邨商場則疑出現水浸,水面高過人的腳背,形成小水池;上午9時許,西九龍高鐵站B3層一度驚現「室內瀑布」,唯當日車站車次維持正常服務。

文章回顧:

黑雨|港鐵證雨勢過大致西九滲水 高鐵站正常營運 旅客出行未受阻

惡劣天氣下,一眾港人更是無阻上班決心,網絡瘋傳「天選打工人」返工圖可見,有人在激流中涉水而行,有人攀爬防撞欄避水;有人乘坐已經化身為「船」的巴士前行,畫面令網友震驚:「冇嘢係可以阻到香港人返工」。

文章回顧:

(有片)返工高峰遇黑雨 暴雨水浸實拍

亦有網友指出,部分行業無論天氣如何都須返工,應該給他們點讚。

政府「超前部署」多部門協助

一周內4次「黑雨」警告,前所未有,面對難以預估的極端天氣,政府則採取多項「超前部署」。渠務署表示,動用約620人及多部強力排水機械人,包括三部「龍吸水」,與其他政府工務部門緊密合作,在全港各區處理水浸個案及清理渠道。至今日下午3時,已確認29個水浸個案,並完成處理其中24個個案及清除水浸,當中包括瑪麗醫院的水浸個案。

此外,土力工程處、消防處、路政署轄下的市區和新界緊急控制中心、運輸署緊急事故交通協調中心、房屋署聯絡中心、前線警務人員等多部門均堅守崗位,全力協作應對本港暴雨。

文章回顧:

(多圖)黑雨|風雨無阻 他們在行動

「黑點」緩解 唯水浸成因多樣難預警

記者發現,本次長達11小時的「黑雨」之下,部分水浸黑點在政府「超前部署」之下有明顯改善。如港島東區的柴灣道迴旋處一直以來都是水浸「黑點」,而本次並未出現明顯水浸情況,連城道環翠道附近水浸情況亦有所好轉。柴灣區區議員植潔鈴向點新聞表示,近日多次黑雨,環翠車場有用到「龍吸水」排水機械人,「只用了十分之一的力,吸水效果已經相當好」。植潔鈴讚渠務署工作成效顯著,她指水浸成因未必完全是渠道問題,「很多情況也是山上泥石湧落而致」。

連城道環翠道路面水浸情況有所好轉。(受訪者供圖)

位於荃灣的荃景圍天橋下亦是傳統水浸「黑點」,今早同樣出現水浸現象,現場相片可見,水面過高導致車輛無法通行。荃灣區區議員葛兆源回覆點新聞查詢時表示,當區關愛隊當日清晨收到水浸報告後已緊急出動,7時許已經陸續恢復通車。葛兆源指當區水浸問題不算嚴重,多為樹枝折斷後堵塞渠道而致,「早年荃灣區水浸嚴重,但近年來荃灣搭建完成一個排水系統,在荃錦公路上設有幾個水閘,可以閘住由由大帽山下來的水,儲存到一定位置就沖出大海,目前水浸情況有所好轉。」

荃景圍天橋底/象鼻山公路水浸情況於當日上午7時緩解。(受訪者供圖)

雖然一些水浸「黑點」有所改善,唯部分地區仍一遇暴雨則「積水成海」,本次「黑雨」下,如黃大仙龍翔道、鰂魚涌地鐵站等「重災區」再次積水如「碼頭」。鰂魚涌地鐵站外更是數千人被迫滯留,只能「望洋興嘆」,成為「重災區」。

為何這些「重災區」難以短期內改善?為何無法提前預警?立法會議員梁熙指出,今日截至下午3時,港島東區普遍錄得300至400毫米的總雨量。在連日大暴雨後山體的儲水量已經飽和,山洪因而沿排水道,以至附近山坡流向低地,以至鄰近山邊的地區,如柏架山的鰂魚涌、歌連臣角的環翠邨的洪水特別嚴重。

他續指,洪水的特色是四方八面向下流,當一個渠口位因洪水混雜山泥而淤塞後,便會迅速在另外一些位置向下流,在整體全港各區的大雨下,難以作出個別地區水浸的預警。

議員冀政府強化治水工程

綜上可知,本港水浸成因多樣,有些因為渠道遭雜物堵塞,有些因為山泥湧落,泥水混濁而致,且現時難以根據個別地區進行水浸預警,故部分水浸「黑點」難以有效改善。

最新數據顯示,本港目前共有15項主要雨水排放系統工程進行中,包括觀塘秀雅道、尖沙咀漆咸道南、沙頭角等地,預計2026至2030年間陸續竣工。事實上,治水非一日之事,任重而道遠。

柴灣區區議員何毅淦指出,是次黑雨整體時間較長及雨量也不少,在應對極端天氣的大前提下,政府部門應繼續針對水浸「黑點」加強渠道的設施管理和提升。長遠而言加強本港社區應對極端天氣的韌性。

植潔鈴認為,政府在應對極端天氣的措施一直在改善和進步,「就以今次黑雨為例,天文台都有預早發布黑雨將會持續多久的信息,都是一些市民可能關鍵打算返回工作崗位的時間,讓市民可以提早預算是否需要安排出行,已經是有很大的幫助」。她指出政府應長遠檢視本港渠務狀況,優化排水系統,推動地下蓄洪池規劃和斜坡鞏固維護。

梁熙則表示,政府可以將本次發生嚴重水浸的地點,全部加入水浸「黑點」,以研究水浸成因,從而進行改善工程改善,「如鰂魚涌港鐵站今年多次黑雨均有水浸,附近的山坡是否排水渠不足以應付極端天氣?」另外,他認為要加緊檢查所有擋土牆,涉水線系統發出警告是否足夠?如何可以避免車輛駛入也可以在今次黑雨後再作改善。

(點新聞記者劉妍伶綜合報道)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熱點追蹤|黑雨一周內四度襲港 香港治水任重道遠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