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莊紫祥
香港特首李家超為了制定新一份施政報告,親自帶領管治團隊走進社區,深入基層,聆聽市民心聲。這種「落區聽民意」的務實作風,正是本屆政府「為民接地氣、辦實事」施政理念的最佳體現。政府高官不再只是坐在辦公室裏制定政策,而是真正走到街頭巷尾,了解市民的實際需求,讓政策更貼地、更符合民生所需。這種轉變,讓市民感受到政府是真的在為民做事,而不是空談口號。
走進社區,才能聽到最真實的聲音。李家超和團隊這次的基層調研,不是走馬觀花,而是實實在在地與市民面對面交流。從公屋居民到小商戶,從長者到年輕家庭,政府團隊細心聆聽他們的困難和建議。有市民反映樓價高、上車難,有人擔心長者醫療支援不足,還有人希望政府能改善地區交通配套。這些聲音,正是施政報告最需要關注的重點。過去,政策有時會被批評「離地」,而現在政府主動「貼地」,讓市民的意見直接影響政策制定,這才是真正的「以結果為目標」的施政方向。
政府的角色,不應該是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而應該是市民的服務者。李家超今次帶隊落區,展現的正是這種服務型政府的態度。市民不需要華而不實的承諾,而是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例如,有基層家庭反映輪候公屋時間長,政府就應該加快建屋效率;有小商戶抱怨生意難做,政府就應該研究如何優化營商環境。這些問題,只有真正走進社區才能深刻體會。李家超政府願意花時間傾聽,正說明他們重視市民的實際需求,而非紙上談兵。
施政為民,最關鍵的是「做實事」。過去一些政策可能因為調研不足,推出後效果不彰。而今屆政府強調「貼地施政」,就是要避免這種情況。李家超此次調研,不僅是為了收集意見,更是為了確保未來的施政報告能夠對症下藥,真正解決市民的痛點。例如,在聽取長者意見後,政府可能會加強安老服務;在了解青年需求後,可能會推出更多向上流動的政策。這種「問題導向」的施政方式,才能讓市民感受到政府是在為他們謀福祉。
香港正處於由治及興的關鍵階段,社會需要的是團結、務實、高效的治理。李家超政府此次再深入基層,不僅是為了制定一份更好的施政報告,更是為了建立政府與市民之間的互信。當市民看到政府官員願意放下身段,走入社區,他們會更願意支持政府的政策。這種良性互動,正是香港長遠發展的重要基礎。
新的施政報告,承載着市民的期望。李家超和團隊的這次基層調研,讓市民的聲音有機會直接影響政策制定,這正是「為民服務」的最佳實踐。我們期待新一份施政報告能夠真正反映民意,推出更多惠民措施,讓香港社會更加和諧、更有活力。政府「接地氣」,市民才能「有底氣」,這才是香港走向繁榮穩定的正確道路。
(作者為全國政協委員、大灣區金融科技促進總會會長、香港各界慶典委員會基金會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