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報道】天文台今(5日)早5時50分發出黑色暴雨警告信號,成為今年第4個「黑雨」,打破天文台有記錄以來一年內發出最多黑雨的紀錄。暴雨導致多區水浸,大潭道往柴灣方向山更有山泥傾瀉,交通受阻,情況嚴峻。在如此極端的暴雨天氣下,山泥傾瀉以致山體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的風險顯著增加,市民需格外警惕周邊環境的異常變化,以確保安全。
應急管理部國家自然災害防治研究院科技委員會主任劉傳正介紹,留心觀察周邊環境,比如山坡、房屋是否出現裂縫、石塊掉落,是否有動物異常、樹木歪斜、泉水變渾、溝溪斷流或突然流量增大,甚至傳來轟隆隆的悶響聲等異常前兆現象。

遭遇山體滑坡或溝道泥石流時如何應對?
首先要保持冷靜,迅速向滑坡泥石流方向的兩側高地逃離,不能沿滑坡移動或流動方向逃生;當無法逃離時,應迅速抱住身邊的大樹等固定物體,或躲避在結實的障礙物下;滑坡停止後,應繼續待在安全區域,不要返回災害區搜挖財物,避免二次遇險。
如遇山洪 牢記「快」「高」「避」「穩」四個關鍵字
「快」
發現危險或接到預警信息,要毫不猶豫、立即撤離,不要在低洼處停留,不要試圖步行或駕車通過漫水的道路、橋樑,因為水勢隨時可能發生突變;車輛如進水熄火無法啟動,要果斷棄車立即轉移。
「高」
若處於低洼地帶,應第一時間向屋頂、山坡、堅固的高層建築等地勢高的地方轉移;切記應該向溪河溝谷兩側山坡或滑坡體的兩側高地方向移動,千萬不要順溪河溝谷上下游、滑坡體的滑動方向逃生。
「避」
要遠離廣告牌、電線桿、路燈、圍牆、老舊房屋等,防止被衝倒砸傷或受到觸電傷害;要避開陡坡等區域,避免突然發生垮塌;要繞開樹木、雜物等漂浮物,避免被撞擊或捲入水中。
「穩」
如果被困要保持冷靜,及時利用通信設備求救,並尋找堅固物體固定身體,避免被洪水沖走;如不慎落水,要盡量抓住身邊的樹枝、木板等漂浮物,盡可能向岸邊靠近。
(點新聞記者綜合央視新聞報道)
相關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