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暴或引發哮喘 暗藏健康威脅如何應對?

【點新聞報道】天文台今早(5日)5時50分發出黑色暴雨警告信號,由今日凌晨至早上9時,天文台錄得9881次雲對地閃電。除直接災害外,雷暴還可能引發呼吸系統疾病發作、心血管事件增加等健康問題。專家提醒,不同人群健康風險各異,需科學防護、因人施策,提前做好應對準備。

除直接災害外,雷暴還可能引發呼吸系統疾病發作、心血管事件增加等健康問題。(聯合國氣象組織)

雷暴天氣健康威脅需警惕

雷暴天氣的健康風險呈現多層次、多系統特點。最直接的危險是雷擊,人在戶外空曠區域、高地或水域附近時,易成為雷電的襲擊目標。根據世界氣象組織和其他相關機構統計,全球每年有2.4萬至3萬人因雷擊而死亡、24萬至30萬人因雷擊而受傷。

近年來,雷暴天氣引發的雷暴哮喘備受關注。中日友好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張永明說,雷雨前,空氣濕度變大,讓空氣中本就聚集的花粉和黴菌孢子顆粒吸水後,體積進一步變大。當有雷暴時,花粉和黴菌被瞬間擊碎,變成更為細小的微粒體進入人體下呼吸道,引發過敏性炎症,從而引起哮喘或導致症狀加重。

此外,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於揚說,雷暴天氣氣壓驟變,易誘發急性心梗、腦梗等心腦血管急症老年人因機能衰退和共病狀態更易受氣候影響。研究表明氣溫、濕度變化可能引發生理指標波動及情緒應激。公眾需提高警惕,出現不適及時就醫。

專家還表示,精神健康敏感人群需對雷暴天氣高度重視:雷暴時的聲響和強光易引發焦慮人群驚恐發作;強風可能導致物體墜落、樹木倒塌,加上路面濕滑,易造成意外傷害;雷暴引發的斷電,還會威脅依賴醫療設備患者的生命。

雷暴天氣的健康風險呈現多層次、多系統特點。(聯合國氣象組織)

科學防護因人施策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劉恒毅說,面對雷暴天氣,普通人群要密切關注天氣預報,收到雷暴預警盡量避免外出。若在戶外,應盡快尋找有完善防雷設施的建築物躲避,遠離鐵塔、大樹等;在室內則要遠離門窗、水管,拔掉電器插頭。

針對哮喘和過敏體質人群,張永明建議,雷暴天氣前應關閉門窗,有條件的可以使用空氣淨化器,過敏體質的人群要備好相關急救藥物,如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氣霧劑等。若出現喘息氣促、胸悶咳嗽等症狀,應及時使用吸入劑並就醫。

「極端氣候確實可能會加劇心腦血管疾病風險,但公眾不要過度緊張,提前備好常用急救藥物,避免情緒激動,出現不適症狀及時就診。」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心血管內科主治醫師李鍇印提醒。

專家強調,雷暴天氣雖不可控,但通過提前準備和科學應對,絕大多數健康風險均可有效降低。公眾應結合自身情況制定個性化防護方案,關鍵時刻才能化險為夷。

(點新聞記者綜合新華社報道)

相關閱讀:

黑雨雷電交加!天文台今已錄得近萬次雲對地閃電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雷暴或引發哮喘 暗藏健康威脅如何應對?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