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拼團「吃谷」成港人新趨勢 為愛發電還是踩坑?

【點新聞報道】「二次元天生就是遭騙的命,看團長主頁的出收『谷子』評價、信用都很好,還有很多下單記錄,沒想到他註銷跑路了!」這段文字是記者在社交平台看到的拼團「吃谷」避雷帖,其中的「谷子」是英文「Goods」的普通話譯音,近年來泛指動漫遊戲等版權作品的IP衍生商品,例如海報、徽章及公仔等等,購買「谷子」的行為被稱作「吃谷」。這一相關消費文化和經濟趨勢最近幾年在世界範圍掀起熱潮,被統稱為「谷子經濟」。

隨着「谷子經濟」規模擴大、「谷子」種類增加,如今香港許多「吃谷」愛好者不再滿足於到線下的實體店舖購買,不少人為了搶購限量版或者海外原版的「谷子」,選擇在社交平台、小程序或者購物軟件上拼團「吃谷」。

近年來泛指動漫遊戲等版權作品的IP衍生商品,例如海報、徽章及公仔等等,購買「谷子」的行為被稱作「吃谷」。(點新聞圖片)

在該購物模式中,拼團發起人(團長)先發布商品信息,參與拼團的買家(團員)會預先支付錢款,當商品下單數量或者錢款數目達到指定額後才能成團,團長再找上游賣家、代購或廠家下訂單。由於該類交易多在私域(非公開平台)環境進行,且具有預先付款、交付周期長等特徵,交易過程存在一定風險,團長捲款跑路、團員被騙等情況時有發生,一度引起網絡熱議。儘管拼團「吃谷」的熱潮下暗藏「冷風波」,香港眾多「吃谷人」為了購入心儀商品,仍會選擇參與拼團或者自己開團。

「谷子」價格往往會比線上高出不少,而個人交易在運輸和時間等方面也要投入一定成本,因此不少人開始轉向拼團「吃谷」。(點新聞圖片)

「吃谷」拼團價更公平

以往人們在香港想要購買「谷子」,通常會到線下選購,或者直接個人下單購買,由於線下「谷店」存在舖租和人力等成本,「谷子」價格往往會比線上高出不少,而個人交易在運輸和時間等方面也要投入一定成本,因此不少人開始轉向拼團「吃谷」。

香港市民林小姐曾多次參與拼團「吃谷」,相比單獨購買,她認為拼團能夠以比較公平的價格獲得自己想要角色的卡或者襟章,「因為大多數官方出的周邊都是盲抽,每一套有固定數量,拼團一起購買全套的話,就可以避免盲抽的風險」。她介紹到,「拼團的流程一般為團長先在官方網站上發現一些新周邊,然後會根據不同角色(熱門程度)進行拼團價格的調整,最後要湊齊全套角色的購買者才能夠成功開團。」

對於社交平台上常出現的詐騙帖、避雷帖,林小姐則表示,「我暫時未遇到過團長跑路的情況,因為我選擇的團長大多數都很有信譽,他們也很有耐心,溝通非常清晰,目前的購買體驗我都很滿意。」問及如何選擇靠譜、負責的團長,她傾向於選擇那些經驗比較豐富的團長,例如已經開過幾年團,或者自身擁有很多周邊的,這些人會更有信任度。

在拼團「吃谷」的過程中,她最關心「谷子」的調價問題,「因為一些貨品的質量是無法控制的,例如一些官方的品質檢控,這都是無法改變的,但拼團中各個角色的價格,不同團之間可能有不同的價格調整,大家通常都會根據自己的信任或者習慣去選擇參與的拼團。」她認為香港現時拼團的氛圍已經很好,希望越來越多人可以發現拼團的好處。

Yume說,目前拼團時很少存在貨不對辦的問題,通常只會遇到物流延誤的情況。(點新聞圖片)

被騙經歷驅使從參團到開團

香港市民Yume目前是一名拼團「吃谷」團長,但在最初還是「吃谷」新人時,她並未想過自己會開團、進行採購。她指出,是前兩次的參團經歷促使她產生自己做團長的想法,「之前第一次參加拼團就遇到騙子,直到現在團長也還未還錢,我們有很多人都在努力追回錢款,但是都沒有辦法。後來第二次參與拼團時,因為我自己比較擅長推銷,漸漸和團長熟悉起來,不過我覺得這個團長提出的價格有點離譜,所以就想着自己是否能夠另開一個固團呢。」

抱着這種心態,Yume開始自己做團長,並在社交媒體上發帖尋找團員。她表示最初的時候不太順利,和團員之間會存在溝通不暢的問題。不過,她也十分積極進行調解,協調團員之間的「谷子」分配。「因為拼團『吃谷』主要出於對角色的熱愛,假如有團員生活當中遇到問題或困難,我相信當他看到自己熱愛的角色時,會獲得些許安慰。」

記者在社交平台留意到許多「吃谷人」會將自身的經驗整理成長文,幫助剛入圈的新人快速了解拼團的過程,避免許多潛在風險。(網上圖片)

在組織拼團的過程中,Yume會向親友或者網友詢問合適的代購,自己平時也會整理收集穩定、靠譜的代購名單,以此保證「谷子」的質量和來源可靠性,「基本上找的代購都是零負評,唯一的不足可能就是貴。」她續指,目前拼團時很少存在貨不對辦的問題,通常只會遇到物流延誤的情況,這時候她就會如實向團員反映,再禮貌道歉獲得諒解,「因為始終團長要負一定責任,我也會再和代購溝通到貨和交付的時間。」

她認為目前香港的拼團「吃谷」圈子有兩方面需要改進,一方面要規範亂象,現時圈子裏存在不少品行欠佳的人,幾乎每個月都能刷到帖子「吐槽和避雷」;另一方面是要減少炒價,「很多『吃谷』原本市價只用50港幣,有人會炒到幾百,還有的明明原價都不超過100,有的人甚至會標價到上千塊。」不過,她亦提及,大部分的「吃谷」人還是比較用心和靠譜的,畢竟也是喜愛這個動漫IP才會「入坑」購買。

現時,「谷子經濟」在香港持續受追捧,拼團「吃谷」熱度上升的同時,因為市場出現捲款跑路、代購走私等不良風氣,導致「吃谷」的難度也在提升。記者在社交平台留意到許多「吃谷人」會將自身的經驗整理成長文,幫助剛入圈的新人快速了解拼團的過程,避免許多潛在風險。

究竟應該如何正確「吃谷」、買賣雙方權益如何獲得更好的保障,這些均值得進一步的關注與討論,每個拼團「吃谷」的參與者也可發揮自己的力量維護圈子的持續穩定,促進「谷子經濟」健康發展。

(點新聞記者梁譯尹報道)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專題|拼團「吃谷」成港人新趨勢 為愛發電還是踩坑?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