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關品方
內地最近有音樂劇《速記員》上演,十分精彩,是有關沈安娜的故事。沈安娜是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戰爭年代的傑出特工,她在隱蔽戰線上為革命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沈安娜是一位女特工,以其出色的速記技術聞名。她1934年(19歲)成功潛入了國民黨內部擔任速記員,在共產黨組織的安排下打進國民黨中央黨部,以國民黨特別黨員身份作為掩護,活躍在國民黨核心機關,戰鬥在前敵第一線。她的工作非常關鍵,因為蔣介石主持的黨政軍特四方面的高層會議、重要情報都是由她速記,以至於她被譽為「按住蔣介石脈搏的人」。
沈安娜小心謹慎,做事心細,蔣介石始終沒有懷疑過她,直到上海解放後她才重回黨組織,有驚無險,全身而退,潛伏了長達15年之久。
沈安娜在她的特殊位置上發揮了重要作用。她利用自己的速記技能,從國民黨高層內部傳遞出大量關鍵情報;她的工作對中共的戰略決策提供了直接幫助。她身處龍潭虎穴的勇敢與機智,為中國革命的成功作出了貢獻,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不可或缺的諜報人員,事跡展現了那個時代的共產黨特工的忠誠信仰與犧牲精神。
沈安娜(1915年至2010年,享壽95歲)生於江蘇泰興,她是反抗封建禮教的先驅,自幼便展現出強烈的反抗精神。4歲時,祖母堅持纏足陋習,她哭鬧掙扎反抗,最終迫使祖母放棄,贏得了人生中第一次鬥爭的勝利。16歲時,她更毅然陪同姐姐逃婚,離開家鄉前往上海求學,擺脫了封建家庭為她設定的人生軌跡。1932年,沈安娜17歲,考入上海南洋商業高級中學。在校期間,她結識了中共地下黨員華明之,兩人有共同的革命理想,之後結為伴侶。後因家庭變故失去經濟來源,她考入中文速記學校半工半讀,這一技能日後成為她潛伏生涯的關鍵武器。在華明之及其他進步人士的影響下,沈安娜堅定了投身革命事業的決心。
1934年,沈安娜憑藉出色的速記能力,成功打入國民黨浙江省行政機構秘書處任速記員,開啟特工生涯。1938年,周恩來指派她進一步打入國民黨中央黨部,通過秘密管道替她弄到「國民黨特別黨員」的身份,以此為掩護,長期列席蔣介石主持的高層會議。沈安娜與華明之組成「夫妻情報組」,沈負責記錄和整理情報,華承擔加密與後續傳遞。兩人配合,多次將國民黨的核心戰略情報送往延安。她可以自由出入蔣介石的官邸,瞞得過蔣和宋美齡銳利的審察,不單是特工專業技術的武藝高強,更反映她為革命敢於犧牲的理想信仰。
潛伏期間,沈安娜多次面臨暴露身份的風險。一次國民黨高層會議上,有人直指「共產黨可能就在身邊」,她驚出冷汗,但面不改容、鎮定自若、未被認出;事後迅速銷毀敏感資料,抹去相關痕迹。中統突擊盤問搜查,她掏出國民黨特別黨員證件,化險為夷。在與中共黨組織失聯的三年間,夫婦兩人承受被國民黨不時軟硬兼施的脋迫測試,但始終堅守秘密,逢關過關。沈安娜在敵營潛伏至1949年上海解放時成功脫身,恢復與黨組織聯繫後繼續為國家工作,2010年在北京病逝。她的事跡被改編為音樂劇《速記員》,重現了這位「諜戰玫瑰」在黑暗時刻的無畏精神。
沈安娜臨終前仍心繫情報安全,彌留時迷糊的平行時空,她說出 : 「我暴露了。他們抓人了。從後門跑。」的遺言,令人錯愕之餘,反映她對革命事業的忠誠與警惕,終始不渝,聽者無不動容。她的一生是對信仰的堅守,是無數隱蔽戰線工作者默默奉獻的縮影,彰顯了共產黨員在特殊歷史時期的睿智、能力和功績。
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沈安娜多次在關鍵時刻傳遞重要情報。例如1946年國共進行政治協商、談判「合作」細節期間,她作為速記員參與國民黨方面的機密會議,將會議內容及時傳遞給中共的談判代表周恩來(亦是中共情報系統的主管),為中共在談判桌上的策略制定提供了有力支持。
沈安娜在長期潛伏的過程中,面臨極大的生命危險。她曾因上級單線聯繫人被捕而與黨組織失去聯繫長達三年,但她始終保持警惕,堅持忍耐等待,靜候黨組織和她重新建立聯繫。期間她巧妙地拒絕了國民黨提供的更好的住房,只為確保黨組織能在原址可以找到她。
新中國成立後,沈安娜被安排在國家安全局工作,繼續為國家的情報和安全事業貢獻力量。她不僅參與了對潛藏敵對分子的排查工作,還參與到國家安全局的日常工作,為維護新中國政權的安全和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
沈安娜的事跡在她去世後逐漸被公開而為世所知。她是中共情報史上的傳奇人物,對革命事業有高度責任感,事跡被編入《隱蔽戰線統帥周恩來》一書,成為後人緬懷和學習的對象,值得我們銘記和尊敬。
筆者鄭重推薦觀看音樂劇《速記員》(今年4月先後在上海和北京演出),聚焦沈安娜(從19歲到34歲)潛伏敵營的傳奇經歷;在網上很容易找得到。沈安娜以每分鐘200字的速度進行速記,在既緊張亦危險的環境下工作,同時保持高度警惕,確保自己的特工身份不被發現。劇中不僅展現了緊張刺激的諜戰情節,還細膩描繪了沈安娜與丈夫之間的深厚感情,以及她在革命浪潮中個人的成長歷程。筆者吟味之餘,深受震撼,因此鄭重為文介紹。寫詩一首:「鏗鏘玫瑰安娜沈,周旋蔣宋與孔陳。塵封歷史終披露,天下誰人不識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