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上江南
當地時間7月30日,特朗普宣布,美國與韓國達成「全面完整」的貿易協議,美國將對韓國徵收15%關稅,同時,韓國不會報復,並對美國開放貿易,讓更多的美國產品進入韓國市場,韓國總統李在明證實了特朗普的部分說法。
美韓達成協議,韓國出口不確定性的風險暫時解除,對韓國政局的穩定非常有利。
貿易協議內容 美韓說法不同
針對此次協議,美國和韓國說法不盡相同。美國公布的版本是,韓國投資美國3500億美元,用於美方擁有並控制的項目;採購1000億美元的能源產品,並承諾再投資一筆大額資金,具體金額將會在韓國總統李在明兩周後訪美舉行雙邊會談時公布;韓國將對美國全面開放,接受包括汽車、卡車和農產品等在內的美國產品。
韓國總統辦公室早前舉行記者會,韓國總統辦公室政策室室長金容范解讀韓美協議,確認了15%的關稅,但是也提出了與美方公布版本有所不同,主要包括:3500億美元是投資基金,除去造船專用的1500億美元以外,另外2000億美元有直接投資部分,但大部分是貸款和擔保,這與美國聲稱的3500億美元用於美方擁有並控制的項目有原則性的不同;另外美方聲稱韓國對美國全面開放的名單中有農產品,而金容范在記者會上說,大米和牛肉市場對美國不會進一步開放。
相對於美韓說法的不同,筆者更樂於相信韓國的說法,特朗普好大喜功,喜歡吹噓美國贏了,而對於韓國李在明政府來講,大米、牛肉農產品如果按照美方說法對美國產品開放,那麼對韓國農業的衝擊太大,會引發社會不穩定,也會影響李在明在韓國的執政穩定性。
汽車關稅15% 與日本、歐盟持平
在美韓達成協議前,英國、日本和歐盟都宣布和美國達成協議或框架協議。在汽車產業,日本、歐盟(主要是德國)出口到美國的關稅都是15%,英國則只有10%,但設有10萬輛的數量限制。總體來說,該項協議對英國汽車商偏向利好,因此美國三大車商對英國車企的優惠關稅待遇表達了不滿。公開數據顯示,2024年英國出口到美國汽車是100萬輛左右,如果超過10萬輛,關稅將會提高,美英雙方雖然沒有公布提高到什麼稅率水平,但筆者按照美國英國的關係推測,超過部分的稅率回到和日本、歐盟一致的15%的可能性非常大。
作為美國盟友,韓國的協議落在英國、日本、歐盟之後,韓國談判團隊就摸清了美國底牌。在汽車產品的談判中,韓國團隊一直希望將汽車關稅降為12.5%。不過,日本、韓國、德國、英國汽車產品充分競爭、高度重合,作為美國緊密盟友、經濟體量遠遠大於韓國的日本、歐盟,美國均給予15%的關稅,相信美國絕對不會對韓國有更多優惠措施,韓國談判團隊沒有實現這個目標也是合情合理。
對於韓國政府,不向美國進一步開放大米和牛肉等農產品,堅持住這個底線,對於剛剛上台執政的李在明來講,尤其重要。相對於日本對美國承諾,維持每年零關稅進口約77萬噸大米,增加配額進口美國大米。從這個角度看,韓國談判團隊的談判結果不錯,既保住了韓國農民和業者的生計,也就等於穩定住李在明的執政票倉。這對於此前長達8個月的不穩定的韓國政壇以及韓國經濟來講,是個好消息。
相關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