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報道】據廣東省疾控局消息,從7月20日零時至26日24時,一周時間,全省新增基孔肯雅熱本地病例2940例。為盡快阻斷疾病傳播,廣東全省出動無人機、「電子哨兵」、「滅蚊魚」等各種奇招,在本周開展了為期一周的集中滅蚊行動。位於中山市的黃圃鎮,每晚6時,各家各戶相約一起點燃蚊香。

志願者介紹,這個時間是伊蚊活躍的高峰期,大家一起點蚊香,可以把蚊子從家裏趕出去,再配合外圍的集中消殺,就能最大限度殺死蚊子。為杜絕後患,伊蚊的卵和幼蟲也要一併消滅。家裏的馬桶、花盆、飲水機托盤、室外的窪地,但凡容易積水的,都要「翻盆倒罐」排查清理。

此次滅蚊行動還出動無人機,一旦發現積水點,就有工作人員上去排查,既節約人力,又提升效率。廣東省衞健委、省疾控局等多部門,還聯合南方醫科大學研發的「電子哨兵」,放置模擬人體氣味的誘蚊劑,吸引伊蚊上鈎、將其撲殺的同時,還能實時監測該位置的伊蚊密度,一旦升高就立即發出預警。
此外,科研人員還在試點另外一種「以蚊治蚊」的手段——在中山大學的「蚊子工廠」,每周能孵化出400萬至500萬隻經過特殊處理的「絕育」雄蚊。它們放到野外,與野生雌蚊交配後,會令其產下的卵無法發育。在佛山的部分水體中,城管部門還投放了5000多條據說能吃蚊子的「滅蚊魚」。
南方醫科大學公共衞生學院教授、熱帶醫學研究所所長陳曉光表示,伊蚊產卵有一個特點為跳躍式產卵。它不把一次懷胎所生的卵都放到一個滋生地裏面,它往往一個滋生地裏面產30只,換個地方再產三五隻。因此,沒有積水就沒有它的生長環境。
(來源:央視新聞)
相關閱讀: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