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首宗基孔肯雅熱輸入個案 12歲男童情況穩定

【點新聞報道】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歐家榮今日(8月2日)會見傳媒,講述本港今年首宗由外地輸入的基孔肯雅熱個案。歐家榮表示,該名12歲男童於7月30日返港,翌日出現病徵,並向一名私家醫生求診,後由私家醫生向衞生署上報病例。

歐家榮強調,基孔肯雅熱不通過人來傳播,男童目前情況穩定,同行母親沒有病徵,另一名同住家人亦沒有出現病徵。由於本港已進入暑期,加上天氣炎熱,不排除在本港局部傳播,風險水平屬中等。

談到傳染源,歐家榮指,相信病人感染源頭是被蚊叮咬而感染,將會為病人進行基因測試,以確認叮咬病人的蚊與感染源是否吻合。

他強調,目前市面上暫時沒有該病的測試劑,而基孔肯雅熱傳播的速度較登革熱更快,因病毒的潛伏期較短,因此,病人感染後的病毒含量亦會較高,且白紋伊蚊最快兩日後便可將病毒傳給下一人。

歐家榮表示,基孔肯雅熱不通過人來傳播,男童目前情況穩定。(直播截圖)

歐家榮表示,醫生如發現病人有相關病徵,應立刻轉介至公立醫院。他說,食環署已展開調查及防蚊工作,包括:

-在相關地點附近250米範圍內樹木茂密的地點進行密集式霧化處理工作,以殺滅成蚊。

-每周巡查上述地點,清理積水,施放殺蟲劑及清除遺棄的水載容器,以防止蚊子滋生;及加強宣傳教育,包括舉辦健康講座、設置流動教育中心及派發宣傳單張等。

世界衞生組織的資料顯示,超過110個國家和地區曾經錄得基孔肯雅熱個案。截至今年6月初,全球14個國家和地區共錄得超過22萬宗個案,當中約80宗為死亡個案。另外,根據佛山衞生當局資訊,截至7月31日佛山市已錄得超過6900宗個案,絕大部分個案在順德區錄得(5972宗)。全部均為輕症病例,沒有嚴重或死亡個案。此外,廣東省其他城市近日亦出現確診個案。澳門方面,自今年7月中起共錄得6宗基孔肯雅熱輸入個案及1宗本地個案。

陳文俊表示。大部分患有基孔肯雅熱的患者都能自行痊癒。(直播截圖)

男童已退燒 醫管局:患者大多自癒

醫院管理局傳染病中心醫務總監陳文俊表示,病人目前情況穩定,已經退燒,關節痛亦已消退,但仍有皮疹。他指大部分患有基孔肯雅熱的患者都能自行痊癒,但有些病症或維持時間較長。

歐家榮指出,針對基孔肯雅熱,全球目前有兩種疫苗,包括滅活疫苗,但其中一款疫苗剛剛研發,仍需世衞的數據及報告確認,且目前兩種疫苗未在港註冊,當局會密切留意世衞的報告。

如從受蚊傳疾病影響地區回港 須密切監察自身健康狀況

他提醒市民,如從受蚊傳疾病影響地區回港,應在14日內持續使用昆蟲驅避劑,並密切監察自身健康狀況,留意發燒、關節痛或皮疹等症狀。若感到不適,應盡快求醫,並告知醫生外遊細節,以便醫生作出臨床診斷,並按個別病人情況安排適當檢測。

切勿自行用藥

市民切勿自行用藥,尤其是阿司匹林或非類固醇消炎藥(如布洛芬),因這些藥物可能引起嚴重副作用,例如增加出血風險。

食環署呼籲市民繼續提高警覺及攜手合作,並繼續採取措施:

-徹底檢查集水溝氣隔、屋頂雨水槽、明渠及排水渠,避免淤塞。

-每星期至少一次以鹼性清潔劑擦洗溝渠和排水明渠,以除去可能積聚的蚊卵。

-汽水罐、空樽及空盒等垃圾應妥善棄置在有蓋的垃圾桶內。

-栽種花卉的水應每星期最少徹底更換一次,盡量避免使用墊碟。

-在雨季前把凹凸不平的地面填平。

-如有需要,可於門窗裝上防蚊網,或在室內地方使用隔蚊簾或蚊帳。

-避免在叢林逗留;戶外活動期間,做好個人保護措施,穿着淺色長袖上衣和長褲,並於外露的皮膚及衣服上塗上含避蚊胺成分的昆蟲驅避劑。

(點新聞記者綜合報道)

相關閱讀:

點直播|衞生署公布本港首宗基孔肯雅熱輸入個案|8月2日

衞生署今晚6時開記者會 公布本港首宗基孔肯雅熱輸入個案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本港首宗基孔肯雅熱輸入個案 12歲男童情況穩定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