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上江南
當地時間7月28日,美國總統特朗普與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蘇格蘭舉行了一小時的會談,會談後宣布美國歐盟達成貿易框架協議。特朗普對媒體表示,美國與歐盟的協議是「有史以來最重大的協議」(「有史以來,最XX的協議」是特朗普近期口頭禪),歐盟對美國的投資規模超越了日本簽署的5500億美元,這個協議達成有助於加強美國和大西洋夥伴的關係。
框架協議,利空?利好?
這場關稅戰從4月開始,特朗普對歐盟徵收多少關稅這個不確定性的事件終於告一段落,達成框架協議讓歐洲各國的企業尤其是德國汽車業長長的舒了一口氣。
根據媒體披露的資訊,美歐雙方對飛機及零組件、特定化學品、半導體設備、部分農產品等互相免除關稅;美國把歐盟主要關稅定為15%,適用的產品是汽車、芯片、藥品;鋼鐵和鋁製品以及烈酒等產品,美國維持了50%稅率;未來幾年歐盟需要購買價值7500億美元的美國能源,並採購幾千億美元的美國軍武;未來額外投資美國6000億美元。
筆者認為,按照披露的內容來分析,對於空中客車、德國汽車及製藥企業都是利好,但對於歐盟需要購買7500億美元的美國液化氣、石油等能源產品,美國能源產品高昂的價格,加上額外投資6000億美元對於歐盟來講,反而是巨大利空。
歐盟主要領袖反應兩極
法國總理貝魯稱,歐美達成的框架協議是黑暗的一天,他哀嘆歐盟---一個自由人民的聯盟,為了共同價值觀和捍衛共同利益走到一起,卻屈服於順從;匈牙利總理歐爾班在社交媒體批評這個協議,「特朗普把馮德萊恩當早餐吃掉」,並補充批評這份協議比英國5月份與美國達成的協議還糟糕;歐洲議會貿易委員會主席、德國歐洲議會議員朗格在社交媒體上寫道,這項協議是不平衡的,布魯塞爾的讓步難以接受。
意大利總理梅洛尼說協議正面,需要細節才能做出判斷;德國總理默茨稱這個協議避免了跨大西洋貿易關係的不必要升級,但是他對結果感到失望,並稱自己非常希望獲得進一步減稅。
筆者認為,歐盟過早撤銷反制,跪低的太早,因此在披露出來的信息中,歐盟獲得的美國讓步非常有限,從歐盟主要領袖對美歐協議的表態來看,擁有4.5億人口的歐盟並沒有獲得多少美國恩惠,反而要採購7500億美元的美國能源產品、投資6000億美元到美國,這個由馮德萊恩主導倉促達成的框架協議,並沒有達到預先設定的最終目標,也沒有按照此前提出對近千億美元的商品進行強烈反制以及徵收美國高科技公司的數字稅的劇本進行。按照歐盟的政策,這份框架協議需要27個成員國批准,27個成員國目前實行一票否決的共識決權,如果不能獲得全部同意,這份協議就得不到執行,得不到執行的話,特朗普隨時可以退改變對歐盟的關稅。
面對特朗普對歐盟的勒索和恐嚇,缺少反擊之力的歐盟,匆匆宣布美歐新關稅框架協議,這個協議一定會使歐盟27國面臨更多的困難,雖然可以暫時避免美國與歐盟的貿易戰升級,但是對於歐盟來講,鋼鐵和鋁製品以及烈酒等商品依舊維持了50%的關稅,對於德國、法國和意大利相關行業的打擊比較大。因此歐盟27個成員國通過這份框架協議的時間一定會拉長,通過的難度可想而知。


